星期六, 26 7 月, 2025
主頁日常保健身體若出現4種情況,中醫:...

身體若出現4種情況,中醫:多半是脾虛的表現,說明該補脾了

最近總感覺身體沉重得像灌了鉛?明明沒吃多少卻小肚子突出?這些不起眼的小症狀,可能都是身體在提醒你:脾臟需要”充電”了!中醫說的”脾虛”可不止是消化不良那麼簡單,它就像身體裏的”物流中心”出了故障,整個代謝系統都會亂套。

一、四個信號提示脾虛警.報

1、舌頭邊緣的”小鋸齒”

對著鏡子伸出舌頭,如果發現邊緣有牙齒壓出來的波浪形痕跡,就像小朋友啃過的餅乾邊。這種”齒痕舌”說明脾的運化功能減弱,體內水濕排不出去。舌苔往往又白又厚,像是鋪了層積雪。

2、飯後困得睜不開眼

明明睡了8小時,午飯後就困得腦袋直點地。這是因為脾虛導致氣血都跑去消化食物,大腦供血不足。嚴重的人還會出現餐後腹脹,感覺食物在胃裏”擱淺”了好幾小時。

3、大便黏馬桶的尷尬

沖水時總要回頭確認有沒有沖乾淨,這種黏膩的大便說明脾的”燥濕”功能失調。有時候還會出現前幹後稀的”分段式”排便,都是典型的水液代謝異常表現。

4、四肢浮腫像”注水豬肉”

下午小腿一按一個坑,穿襪子勒出明顯痕跡。脾虛導致的水濕停滯,會讓身體像吸了水的海綿,尤其是眼瞼和下肢特別明顯。女性經前這種水腫會更嚴重。

二、脾虛的三大幕後黑手

1、冰飲喝出”內傷”

夏天抱著冰奶茶不撒手,冬.天照常吃霜淇淋。這些低於體溫的食物進入脾胃,就像給燒紅的鐵鍋澆冷水,直接損傷脾陽。長期下來,消化功能就會”死機”。

2、思慮過度的”腦力消耗”

操心完工作操心孩子,大腦24小時待機。中醫認為”思傷脾”,過度用腦會暗耗氣血。很多白領的脾虛,其實是精神長期緊繃導致的”過勞脾”。

3、久坐製造的”代謝沼澤”

每天微信步數不超過3000,腹部肌肉越來越懶。脾主肌肉,缺乏運動會導致脾氣不升,就像堵車的早高峰,營養運輸全線癱瘓。

三、三步喚醒沉睡的脾臟

1、黃金早餐公式:黃+暖+幹

早上7-9點胃經當令時,吃黃色(小米粥)、溫熱(山藥羹)、乾燥(烤饅頭片)的組合。避免一起床就喝冰牛奶或吃水果,那相當於給沒熱車的發動機灌冷水。

2、辦公室微運動:腳尖上的脾氣

每小時做3分鐘提踵練習:扶著辦公桌踮腳尖再緩慢落下。這個動作能刺激脾經穴位,促進下肢氣血回流。午休時還可以順時針按摩腹部,幫助胃腸”做體操”。

3、睡前足浴方:花椒+生薑

晚上9點前用40℃左右的熱水泡腳,水裏撒一把花椒和幾片生薑。水位要沒過三陰交穴(腳踝上方四指),泡到後背微微發汗即可,既能祛濕又助眠。

脾虛不是一天造成的,調理也要給身體適應的時間。堅持這些方法兩周左右,你會先發現晨起舌苔變薄,然後大便逐漸成形,最後連同事都會問你怎麼突然氣色這麼好。記住,養脾不是吃補藥,而是幫身體找回原本的節奏。從明天早上的那碗小米粥開始,和你的脾臟說聲”辛苦了”吧!

您可能感興趣

LEAVE A REPLY

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!
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

- Advertisment -
AD2

最多人閱讀

最新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