糖尿病就像身體裏的”糖管家”出了故障,定期體檢就是給這位管家做工作考核。別等到出現視力模糊、手腳發麻才想起檢查,那時高血糖可能已經搞了不少破壞。想知道該盯緊哪些關鍵指標?這份體檢清單請收好。
一、血糖監測是基礎必修課
1.空腹血糖
早晨空腹抽血檢查,正常值應在3.9-6.1mmol/L。糖尿病患者建議控制在4.4-7.0mmol/L,這是評估夜間血糖控制的”晴雨錶”。
2.餐後2小時血糖
從吃第一口飯開始計時,2小時後檢測。這個數值能反映飲食對血糖的影響,控制在10mmol/L以下比較理想。
3.糖化血紅蛋白
反映近3個月平均血糖水準的”成績單”,每3-6個月查一次。控制在7%以下能顯著降低併發症風險。
二、併發症篩查不能省
1.尿微量白蛋白
每年至少檢查一次,能早期發現糖尿病腎病。數值超過30mg/24小時就要警惕。
2.眼底檢查
建議每年做散瞳眼底檢查,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早期可能沒有任何症狀。
3.神經病變篩查
用10克尼龍絲檢查足部感覺,配合踝反射測試,每年至少做一次全面評估。
三、代謝指標要兼顧
1.血脂四項
重點關注低密度脂蛋白,糖尿病患者最好控制在2.6mmol/L以下。
2.肝功能
某些降糖藥可能影響肝臟,定期檢查轉氨酶很有必要。
3.甲狀腺功能
1型糖尿病患者建議每年查甲狀腺抗體,預防橋本甲狀腺炎。
四、日常監測小貼士
1.血壓監測
家裏備個電子血壓計,每週測2-3次,控制在130/80mmHg以下。
2.體重管理
每月固定時間稱重,體重突然下降要警惕血糖失控。
3.足部檢查
每天洗腳時觀察有無傷口,趾縫也要仔細查看。
體檢不是走過場,糖尿病患者更要當自己的健康偵探。建議準備專用記錄本,每次檢查結果按時間順序粘貼,異常指標用紅筆標注。記住體檢頻率:年輕患者至少每季度全面檢查一次,病程長的患者要更頻繁。別嫌麻煩,這些數據就是你和醫生對抗糖尿病的作戰地圖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