保健品櫃檯前永遠人頭攢動,那些包裝精美的瓶瓶罐罐真的能讓我們更健康嗎?最近某三甲醫院腎內科接診的病例顯示,長期過量服用某些保健品反而成了傷腎”元兇”。別讓那些看似無害的小藥丸,悄悄透支你的健康資本!
一、這些補品正在傷害你的腎
1、蛋白粉的隱藏風險
健身人群最愛的蛋白粉,過量攝入會讓腎臟超負荷工作。正常飲食就能滿足每日蛋白質需求,額外補充可能加速腎功能衰退。特別是已有腎臟問題的人群,更要嚴格控制攝入量。
2、維生素的毒性累積
脂溶性維生素A、D、E、K會在體內蓄積。長期大劑量服用可能引發高鈣血症,導致腎小管堵塞。有患者連續半年服用維生素D補充劑後,出現嚴重腎結石。
3、中藥補劑的肝腎毒性
何首烏、雷公藤等中藥材含有潛在肝腎毒性成分。自行配伍服用風險更大,曾有患者服用自配”烏髮方”三個月後確診藥物性肝炎。
二、科學服用補品的四個原則
1、先檢測再補充
通過正規醫院檢查確認營養素缺乏情況,避免盲目進補。比如維生素D缺乏需先檢測血清25(OH)D水準。
2、控制安全劑量
參考中.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,脂溶性維生素補充不超過每日耐受最高攝入量。
3、選擇可靠品牌
認准藍帽子標誌,避免購買來路不明的海外代購產品。某些網紅代購產品檢測發現重金屬超標。
4、定期監測指標
長期服用者每3-6個月檢查肝腎功能,出現異常立即停用。特別注意尿蛋白、肌酐等指標變化。
三、真正需要補營養的人群
1、孕期女性
葉酸、鐵劑等需在醫生指導下補充,預防胎兒神經管缺陷。
2、術後恢復期
創傷癒合期可適當補充蛋白質和維生素C,促進組織修復。
3、確診缺乏症
經檢查確診的鈣、維生素D等營養素缺乏患者。
4、老年人群體
消化吸收功能下降的老年人可能需要維生素B12等補充。
那些宣稱”純天然無副作用”的廣告語聽聽就好,身體不是試驗田。記住最貴的補品不如均衡的一日三餐,與其糾結吃哪種保健品,不如先把碗裏的蔬菜吃夠量。下次再被推銷各種”神.奇”補品時,先問問自己:我的身體真的需要嗎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