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風一吹,公園裏晨練的大爺大媽們又活躍起來了。但您知道嗎?那些看似養生的習慣,可能正在悄悄傷害您的身體!最近門診來了位65歲的阿姨,天天喝自製藥酒”活血”,結果喝出了肝損傷。今天就跟大家聊聊中老年人春季養生的”4不原則”。
一、不盲目進補
1、藥補不如食補
春季陽氣升發,適合吃些辛甘發散的食物。韭菜、香椿、春筍都是不錯的選擇,但高血壓患者要控制香椿的攝入量。
2、慎用民間偏方
自製藥酒、不明來源的中藥粉風險很大。曾有患者連續喝”三七粉”三個月,導致腎功能異常。
3、補品要科學
蛋白粉、維生素等營養補充劑要在專業指導下使用。過量補充某些營養素反而會增加身體負擔。
二、不過度運動
1、避開晨練誤區
清晨氣溫低,血管收縮易引發心腦血管意外。建議等太陽出來、氣溫回升後再運動。
2、控制運動強度
中老年人適合快走、太極拳等溫和運動。運動時心率控制在(220-年齡)×60%左右為宜。
3、注意運動防護
膝關節不好的人要避免爬山、爬樓梯。運動前充分熱身,穿著透氣吸汗的運動服。
三、不隨意停藥
1、降壓藥不能停
春季血壓波動大,擅自停藥可能導致血壓反彈。要定期監測,根據醫生指導調整用藥。
2、降糖藥要規律
天氣轉暖食欲變化時,更要按時監測血糖。不要因為感覺良好就減少藥量。
3、慢性病管理
哮喘、慢阻肺等患者要堅持用藥。春季花粉多,要提前做好防護。
四、不輕信謠言
1、識破養生騙局
“三天根.治糖尿病””一針永葆青春”都是騙人的。遇到誇張宣傳要多方求證。
2、科學看待”神效”
某些食材確實有保健作用,但不可能替代藥物治療。比如秋葵降糖、苦瓜抗癌等說法誇大。
3、選擇正規管道
購買保健品認准”藍帽子”標誌,不要輕信微商、會銷等非正規管道。
養生不是人云亦云,更不是盲目跟風。記住這”4不原則”,才能讓春季養生真正為健康加分。如果覺得有用養生的疑問,建議到正規醫院的中醫科或營養科諮詢。畢竟,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養生之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