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怎麼會是胃癌呢?”56歲的王叔看著手裏的癌症確診報告,滿是震驚和懊悔。前段時間,王叔老是感覺胃部隱隱作痛,還時常反酸噯氣。他以為就是普通的胃病,覺得人上了年紀,胃有點小毛病很正常,就自己吃了些胃藥來緩解。
可是,過了一陣子,症狀不但沒減輕,反而更嚴重了。疼痛變得更頻繁,食欲也越來越差,人也瘦了不少。這時候他才意識到問題嚴重,去醫院一檢查,竟然是胃癌。這個結果讓王叔感到無比的恐懼和絕望,他不知道未來該怎麼辦,對治療充滿了擔憂。
胃癌,猶如隱藏在暗處的“無聲殺手”,早期症狀很容易被忽視。一旦發展到晚期,後果非常嚴重。那我們要怎樣才能儘早發現它的蹤跡呢?
得了胃癌,一定要切除部分胃嗎?胃癌,尤其是胃下部的癌症,是一種嚴重威脅健康的疾病。根據相關醫療數據,胃癌在我國的發病率也相當高。對於患者和家屬來說,很關心的一個問題就是:得了胃癌,一定要切除部分胃嗎?
專家指出,是否能避免切除部分胃而進行保胃手術,主要取決於這6個關鍵因素:
1、腫瘤位置腫瘤在胃內的具體位置對能否保胃至關重要。如果腫瘤位於胃的下部靠近幽門等關鍵部位,多數情況下可能不太適合保胃手術。但要是腫瘤較小並且處於早期階段,患者也有保胃的可能性。
2、侵犯深度胃壁有多層結構,如果腫瘤已經侵犯到較深層的肌肉層或者漿膜層,即使進行保胃手術,術後腫瘤復發和轉移的風險也較高,會影響治療效果。
3、腫瘤大小腫瘤體積太大時,手術難度會增大,而且可能無法進行保胃手術。因為手術時要保證足夠的切除範圍,以降低腫瘤復發風險。
4、分化程度如果腫瘤的分化程度低,像未分化癌或者印戒細胞癌等,治療起來比較棘手,復發和轉移的風險也相對較高。這種情況下,保胃手術可能不是好的選擇。
5、功能因素能否進行保胃手術不只是技術問題,還關係到術後胃的功能保留。醫生要通過胃鏡檢查、胃功能測試等多種檢查評估患者的胃功能,來確定是否適合保胃。
6、身體因素患者的身體狀況,例如身體過於肥胖或者腹腔內空間狹小等,可能影響手術操作。即便技術上可行,實際手術中也可能遇到困難。
胃癌大多是“拖”出來的,出現4個症狀抓緊檢查胃癌的發展是個漫長複雜的過程,從微小的病變逐漸發展成惡性腫瘤。雖然這個過程可能需要幾年時間,但早期胃癌症狀不明顯,很多人到中晚期才被診斷和治療。如果出現以下4個症狀,建議及時就醫檢查:
1、消化異常健康人一般消化功能比較穩定,但受胃癌影響的患者可能會出現消化不良,比如進食後長時間感到腹脹,或者噁心、嘔吐等症狀。這種消化功能的異常,尤其是反復出現,要高度重視。
2、疼痛變化原本可能只是偶爾的胃部輕微疼痛,但如果疼痛變得持續且加重,或者疼痛規律發生改變,比如從飯後疼變成空腹疼,這可能是胃癌的信號。
3、黑便出現胃癌患者的胃黏膜可能出血,血液在腸道內被消化後,會使糞便變黑。如果發現糞便呈黑色且發亮,像柏油樣,這是一個危險信號,要及時就醫。
4、體重驟降患者如果沒有刻意減肥,卻體重突然明顯下降,這可能是胃癌在體內消耗營養,身體無法正常吸收營養的表現。
預防胃癌,40歲前趕緊改掉這3個壞習慣
1、飲食不規律現代人由於工作忙碌等原因,經常飲食不規律,不吃早餐或者晚餐暴飲暴食等。這會打亂胃的正常生理節律,容易引起胃酸分泌紊亂,長期下去會損害胃黏膜,增加胃癌風險。建議養成規律的飲食習慣,定時定量進餐。
2、愛吃醃制食物醃制食物如鹹菜、鹹魚等含有大量亞硝酸鹽,進入人體後會轉化為亞硝胺,這是一種很強的致癌物。長期大量食用醃制食物會對胃黏膜產生刺激和損害,增加胃癌發病幾率。儘量減少醃制食物的攝入,多吃新鮮食物。
3、過度飲酒酒精會直接刺激胃黏膜,使胃黏膜受損。長期過度飲酒還會導致胃黏膜的血液迴圈障礙,降低胃黏膜的防禦能力,使胃部更容易受到致癌物質的侵害。要適量飲酒或者戒酒。
健康是最重要的財富,預防比治療更關鍵。面對胃癌這個“隱藏殺手”,我們絕不能疏忽大意。只有時刻留意身體的變化,及時調整生活方式,才能夠遠離疾病的困擾,擁有健康的生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