刷到一條讓人揪心的私信:”我懷孕了,但男友說現在不想要孩子。可我覺得有了孩子他就能收心,會對我負責…”
手機螢幕這頭的我,手指懸在鍵盤上半天打不出字。這種”以孩為餌”的賭局,我見過太多血本無歸的案例。
01
淩晨三點的產科病房裏,25歲的小美盯著新生兒發呆。那個承諾”等孩子出生就結婚”的男人,連住院費都沒交清就消失了。
心理學上有個”沉沒成本效應”——人們總以為投入越多就越難放棄。但現實是,男人對孩子的責任感,從來不會因為”存在”而自動產生。
02
婚戀諮詢師朋友講過個黑色幽默:她接待過7個”奉子成婚”的案例,有6個丈夫在諮詢時脫口而出:”要不是因為孩子…”
更紮心的是大數據:某婚姻登記處統計,因懷孕倉促結婚的夫妻,離婚率是普通夫妻的2.3倍。孩子不是粘合劑,反而成了照妖鏡。
03
見過最清醒的孕婦是32歲的林姐。發現意外懷孕後,她只問了男友兩個問題:”如果沒有這個孩子,你現在會娶我嗎?””如果將來我們分開,你能保證每週陪孩子半天嗎?”
第一個問題讓對方沉默,第二個問題讓對方落荒而逃。後來她選擇獨自撫養,現在孩子5歲,她說:”至少不用天天糾結’他到底愛不愛我’這種問題。”
04
情感專家做過實驗:讓兩組情侶討論意外懷孕的應對。準備結婚的情侶會自然聊到學區房、育兒分工;而關係不穩的情侶,90%的對話圍繞”該不該要”。
孩子從來不是關係的解藥,而是催化劑。好的更好,壞的更壞,模糊的現出原形。
05
深夜急診室護士告訴我,她們有個暗語:”保大還是保小”問題越多的家庭,日後為孩子吵架的概率越高。因為有些男人要的從來不是孩子,而是”屬於自己的東西”。
真正值得賭上人生的,從來不是”有了孩子他就會變”,而是”沒有孩子他也值得相伴一生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