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有家長在後臺私信,說自家孩子上課總是扭來扭去,寫作業時小動作不斷,懷疑是不是得了抽動症。其實孩子坐不住的原因有很多,未必就是疾病導致。但確實有些信號需要家長提高警惕。
一、正常好動和抽動症的區別
1、好動是孩子的天性
學齡前兒童注意力集中時間本來就短,這是大腦發育的正常過程。大多數情況下,孩子只是精力旺盛,需要通過運動來釋放能量。這種好動往往在戶外活動後會明顯改善。
2、抽動症的特殊表現
抽動症的孩子會出現不自主的、重複性的肌肉收縮。比如頻繁眨眼、皺鼻子、清嗓子等,這些動作往往不受控制,且在緊張時會加重。最關鍵的是,孩子自己會感到不適卻無法停止。
二、需要留意的危險信號
1、動作伴隨聲音
當孩子不僅身體抽動,還發出怪聲(如犬吠樣咳嗽、重複詞語等),這種情況更值得關注。聲音和動作同時出現時,建議儘早就診。
2、影響日常生活
如果抽動症狀導致孩子無法正常上課、寫作業,或者因此被同學嘲笑而產生心理壓力,就需要專業評估。有些孩子會因為症狀而拒絕上學。
3、持續時間超半年
偶爾的抽動可能是暫時性的,通常4-6周內會自行消失。但若症狀持續半年以上,且越來越嚴重,就要考慮慢性抽動障礙的可能。
三、家長可以這樣做
1、不要過度提醒
反復糾正孩子的動作可能適得其反,增加其心理壓力。保持平常心,用其他活動轉移注意力往往更有效。
2、記錄症狀特點
用手機記錄孩子抽動的頻率、時長和具體表現,這些資料對醫生的診斷很有幫助。注意觀察症狀在睡眠時是否消失。
3、營造輕鬆環境
壓力會加重症狀,家長要避免給孩子太多課業負擔。保證充足睡眠,適當運動,均衡飲食都有助於改善狀況。
發現孩子有異常表現時,最重要的是保持冷靜。多數情況下通過調整生活方式就能改善,真正需要醫療干預的只是少數。但若確實存在文中提到的危險信號,及時尋求專業幫助才是明智之舉。每個孩子的成長節奏不同,給予足夠的理解和耐心往往比急著貼標籤更重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