豆腐這種千年美食最近又上熱.搜了!不是因為什麼網紅吃法,而是營養學家發現:中老年人吃對了豆腐,比吃一堆補品都管用。但問題來了——同樣是吃豆腐,為啥有人越吃越精神,有人卻總感覺腸胃不舒服?原來這裏面藏著3個關鍵門道。
一、選豆腐就像選對象,合適最重要
1、北豆腐更適合補鈣需求
質地較硬的北豆腐含鈣量是南豆腐的2倍,每100克約含138毫克鈣。中老年人可以優先選擇,但要注意搭配維生素D幫助吸收。
2、南豆腐易消化吸收
含水量高的南豆腐更適合腸胃功能較弱的人群,其中的大豆蛋白分解後產生谷氨酸,還能增進食欲。
3、警惕”假嫩滑”的內酯豆腐
有些過於嫩滑的豆腐可能添加了過多凝固劑,購買時注意看配料表,選擇只有大豆、水和凝固劑三種成分的產品。
二、黃金搭檔讓營養翻倍
1、豆腐+海帶=補碘最佳CP
海帶中的碘能促進豆腐中鈣的利用,這個組合特別適合甲狀腺功能減退的老年人。建議每週吃2-3次海帶豆腐湯。
2、豆腐+菌菇=提升免疫力
香菇、杏鮑菇等菌類中的維生素D能促進豆腐中的鈣吸收,菌菇多糖還能啟動免疫細胞。試試用菌菇和豆腐一起燉,鮮味加倍。
3、豆腐+綠葉菜=防骨質疏鬆
油菜、菠菜等深色蔬菜富含維生素K,能幫助鈣質沉積在骨骼。注意菠菜要先焯水去除草酸。
三、這些情況要按下暫停鍵
1、痛風發作期要忌口
豆腐中的嘌呤含量雖不及肉類,但急性發作期還是要控制攝入,緩解期可以適量吃南豆腐。
2、服用某些藥物需間隔
正在服用甲狀腺藥物的人,最好在用藥後4小時再吃豆腐,避免影響藥效。
3、腎功能不全要控量
對於肌酐值偏高的老人,每天豆腐攝入不宜超過100克,避免加重腎臟負擔。
記住,再好的食物也要講究”度”。建議健康老年人每週吃3-4次豆腐,每次100-150克為宜。最好輪換著吃不同種類的豆製品,比如今天吃豆腐,明天喝豆漿,後天吃豆腐乾。現在就去看看你家冰箱裏的豆腐吃對了嗎?趁著豆腐新鮮,趕緊用正確的方式解鎖它的營養密碼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