超市貨架上琳琅滿目的零食,包裝袋上動輒十幾行的配料表看得人眼花繚亂。那些拗口的化學名稱背後,可能藏著你不了解的”添加劑陷阱”。今天我們就來扒一扒,哪些零食是添加劑界的”重災區”。
一、5種添加劑含量驚人的零食
1、果凍類零食
卡拉膠、山梨酸鉀、檸檬酸等添加劑是標配,有些產品添加劑多達8-10種。五顏六色的外觀基本靠合成色素,所謂的”果汁含量”往往不足3%。
2、火腿腸等加工肉製品
亞硝酸鹽、磷酸鹽、增稠劑三件套必不可少。為了讓肉質更”Q彈”,部分產品還會添加卡拉膠和變性澱粉,一根腸裏可能含有6-8種食品添加劑。
3、奶油味膨化食品
芝士粉、奶油香精都是人工合成的,鮮味主要靠谷氨酸鈉。為了保持酥脆口感,通常需要添加抗氧化劑和防腐劑,配料表前五位往往有3種是添加劑。
4、果脯蜜餞
為了延長保質期和改善外觀,二氧化硫、苯甲酸鈉是常客。表面亮晶晶的效果來自人工蠟質,鮮豔的顏色多是合成色素。
5、代可哥脂巧克力製品
代可哥脂本身就含有人造反式脂肪酸,再加上乳化劑、香精、色素等,有些廉價巧克力產品的添加劑占比可能超過15%。
二、識別添加劑的小技巧
1、配料表越短越好
選擇配料表不超過5行的產品,前三位最好是天然食材。
2、警惕”三件套”
看到苯甲酸鈉、山梨酸鉀、亞硝酸鹽同時出現就要當心。
3、數字代碼要留意
E開頭的食品添加劑代碼,300-399是抗氧化劑,400-499是增稠劑等。
4、特殊名稱要警惕
“植物奶油”、”人造黃油”、”代可哥脂”等都可能含反式脂肪酸。
三、相對健康的選擇建議
1、原味堅果
選擇只標注”堅果+鹽”的產品,避免添加糖和油脂的版本。
2、無添加果乾
配料表只有水果本身的產品,雖然賣相可能不夠漂亮。
3、純黑巧克力
可哥含量70%以上的產品,添加劑相對較少。
4、無糖優酪乳
選擇配料只有生牛乳和菌種的產品。
下次採購零食時,記得多花30秒看看配料表。聰明的消費者都懂得一個道理:零食可以吃,但要知道自己吃進去的到底是什麼。養成看配料表的習慣,就是對自己健康最好的投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