冰箱裏的剩菜到底能不能吃?這個問題困擾著無數中.國家庭。老一輩常說”多熱幾次就殺菌了”,年輕人卻總擔心亞硝酸鹽超標。今天咱們就來掰扯清楚,那些關於剩飯剩菜的真相與謠言。
一、剩菜加熱真的能殺菌嗎?
1、高溫殺菌的局限性
100℃煮沸確實能殺死大部分細菌,但有些細菌毒素非常頑固。比如金黃色葡萄球菌產生的腸毒素,煮沸30分鐘依然存在。更可怕的是,細菌繁殖時產生的毒素,加熱根本無法消除。
2、反復加熱的營養流失
維生素C等水溶性營養素,每加熱一次就流失15%-20%。綠葉蔬菜反復加熱後,不僅顏色發黃,營養價值也大打折扣。
二、這些剩菜最好別留
1、涼拌菜:細菌的溫床
沒經過加熱的涼拌菜,放置超過4小時風險劇增。特別是用蛋黃的沙拉醬拌的蔬菜,簡直就是細菌培養皿。
2、海鮮類:蛋白質變質的重災區
螃蟹、蝦類等海鮮放置後會產生蛋白質降解物,就算加熱也無法去除。輕則腹瀉,重則食物中毒。
3、菌菇類:亞硝酸鹽含量高
銀耳、蘑菇等菌菇在存放過程中,亞硝酸鹽含量會成倍增長。隔夜的黑木耳中毒新.聞,大家應該不陌生。
三、安全處理剩菜的3個訣竅
1、趁熱分裝更安全
飯菜做好後,立即分裝到乾淨密封盒。等放涼再裝,反而給細菌繁殖留出時間。
2、冷藏不是萬能保險箱
4℃的冰箱只能延緩細菌繁殖,不能殺菌。冷藏的剩菜最好24小時內吃完,超過48小時直接扔掉。
3、回鍋要徹底加熱
吃之前一定要煮沸3分鐘以上,確保中心溫度達到75℃。微波爐加熱要中途攪拌,避免受熱不均。
四、這些人群要格外小心
1、消化功能弱的老人
老年人的胃酸分泌減少,對細菌的防禦能力下降,吃剩菜更容易出問題。
2、免疫力低的病人
化療患者、術後恢復期人群,免疫系統處於脆弱狀態,剩菜中的細菌可能引發嚴重感染。
3、腸胃敏感的兒童
小朋友的腸道菌群尚未完善,對變質食物的耐受性差,哪怕輕微污染都可能引發不適。
其實最安全的做法是:吃多少做多少!如果實在要留剩菜,記住”寧剩葷不剩素,寧剩幹不剩稀”。轉發這篇文章給總愛留剩菜的家人,讓他們知道食品安全比節約更重要。畢竟省下的那點飯菜錢,可能還不夠看一次醫生的掛號費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