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到體檢報告上”腫瘤標誌物異常”幾個字時,李女士的手止不住發抖。三個月前她就經常胃痛,卻總以為是老胃病犯了,直到最近瘦了15斤才來醫院…這樣的故事每天都在門診上演。那些被我們忽視的身體信號,可能正在發出求.救的警.報!
一、最容易被忽略的3個癌症信號
1、持續兩周以上的消化不良
胃部隱痛、飯後脹氣這些症狀太常見,很多人自行買點胃藥就對付了。但胃癌早期往往就表現為普通的消化不良,吃藥能緩解反而耽誤了診斷時機。
2、不明原因的體重下降
沒有刻意節食或運動,一個月內體重減輕超過5%,這可能是胰腺癌、胃癌等消耗性疾病的徵兆。癌細胞會大量掠奪身體的營養。
3、長期低燒不退
體溫持續在37.3-38℃之間,服用退燒藥效果不明顯。淋巴瘤、白血病等血液系統腫瘤常以這種”溫水煮青蛙”的方式起病。
二、不同癌症的獨特”語言”
1、肺癌的咳嗽特點
刺激性乾咳超過兩周,特別是伴有血絲痰。很多老煙民誤以為是”煙咳”,等出現胸痛時往往已是中晚期。
2、腸癌的大便變化
大便變細、帶黏液或暗紅色血跡,排便習慣突然改變。這些症狀常被誤認為是痔瘡,耽誤最佳治療時機。
3、乳腺癌的皮膚改變
除了腫塊,乳暈周圍皮膚像橘子皮一樣凹陷,或乳頭出現不明溢液,都可能是乳腺癌的早期表現。
三、為什麼我們總是錯過最佳治療時機?
1、”忍一忍就過去”的心態作祟
很多人覺得小毛病去醫院太麻煩,結果把小病拖成大病。臨床數據顯示,早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能達到90%以上。
2、對體檢報告的誤讀
看到”結節””增生”等字眼就恐慌,而對”建議隨訪”的提示又不夠重視。其實很多癌症都有較長的癌前病變期。
3、對家族史的忽視
直系親屬有癌症病史的人,發病風險是普通人的2-3倍,但很少有人會因此加強篩查。
四、防癌篩查的正確打開方式
1、肺癌高危人群
50歲以上、吸煙史超過20年的人群,建議每年做一次低劑量螺旋CT。
2、消化道腫瘤篩查
40歲後每3-5年做一次胃腸鏡,能及時發現息肉等癌前病變。
3、女性兩癌篩查
乳腺超聲+鉬靶檢查能發現早期乳腺癌,TCT+HPV檢測可預防宮頸癌。
4、前列.腺癌篩查
50歲以上男性應定期檢查PSA指標,有家族史者要提前到45歲。
那些被我們當作”小毛病”的身體信號,可能是癌症在敲門。記住,早發現三個月,可能就多活三十年!下次身體出現異常時,別急著上網自診,及時就醫才是對自己負責。你上一次全面體檢是什麼時候?現在就該預約起來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