星期一, 14 7 月, 2025
主頁健康熱點健康媒體腸道裏長了息肉,上廁所時會...

腸道裏長了息肉,上廁所時會有幾個提示,別等到中晚期了才發現

最近總感覺排便習慣不對勁?先別急著歸咎於”吃壞肚子”。腸道這個”第二大腦”其實很敏感,當它出現某些特殊變化時,很可能是在提醒你:該做個腸鏡檢查了。那些藏在腸壁上的小肉揪揪,早期發現和處理太關鍵了。

一、排便時的3個危險信號

1、便便形狀突然變細

如果持續出現鉛筆樣細條便,可能是息肉佔據腸腔空間。特別是伴隨排便不盡感時更要警惕。

2、擦屁屁時發現血跡

鮮紅色血絲附著在糞便表面,或是廁紙帶血,千萬別簡單歸為”痔瘡”。息肉表面血管破裂也會這樣。

3、莫名出現的腹瀉便秘交替

持續兩周以上的排便規律改變,比如突然便秘幾天又莫名腹瀉,可能是息肉影響腸道蠕動功能。

二、容易被忽視的2個身體暗示

1、不明原因的貧血

尤其是不愛吃肉的年輕女性,如果出現頭暈乏力、面色蒼白,要排查是否因息肉長期慢性出血導致。

2、突如其來的體重下降

沒有刻意節食減肥,半年內體重減輕超過5%,建議做個胃腸鏡全面檢查。

三、三類人建議儘早篩查

1、40歲以上人群

腸息肉發病率隨年齡增長顯著上升,建議從40歲開始定期做腸鏡檢查。

2、有家族病史者

直系親屬中有腸癌或息肉病史的人,篩查年齡要提前5-10年。

3、長期外賣族

高脂低纖維飲食、缺乏運動的生活習慣,會顯著增加息肉發生風險。

四、預防勝於治療的3個習慣

1、膳食纖維要補夠

每天保證25克膳食纖維攝入,比如一個蘋果(4克)+半碗燕麥(8克)+200克西蘭花(6克)。

2、紅肉攝入要控制

每週不超過500克加工紅肉,多用魚肉、雞胸肉等白肉替代。

3、保持規律運動

每週3次30分鐘的快走或游泳,能顯著降低腸道息肉發生率。

腸道健康就是生命品質的晴雨錶。如果出現文中提到的任何症狀,別猶豫,儘快預約消化內科做個腸鏡。記住:息肉變壞通常需要5-10年時間,我們完全有機會在它惡變前及時干預。現在就去翻翻日曆,給自己安排一次腸道體檢吧!

您可能感興趣

LEAVE A REPLY

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!
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

- Advertisment -
AD2

最多人閱讀

最新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