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頁健康熱點健康媒體泡澡久會猝死?還能泡嗎?研...

泡澡久會猝死?還能泡嗎?研究:正確泡澡,可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

泡澡時突然頭暈心慌的經歷,你有過嗎?網上總有人說”泡澡超過15分鐘會猝死”,嚇得不少人連泡腳都戰戰兢兢。但日.本國立健康研究所的最新數據卻顯示:規律泡澡的人心血管疾病風險降低28%!這到底是怎麼回事?

一、泡澡猝死傳聞從哪來?

1、極端案例被放大

確實存在泡澡時突發心腦血管意外的案例,但多發生在本身有基礎疾病的老年人身上。就像吃飯噎到不代表吃飯危險一樣,不能以偏概全。

2、溫度差是隱形殺手

從寒冷環境突然進入高溫浴缸,血管劇烈收縮可能誘發意外。這和冬.天從暖氣房突然到戶外是一個道理。

3、脫水效應被忽視

泡澡15分鐘相當於中等強度運動,不及時補水會導致血液黏稠度增加。

二、這樣泡澡才安全

1、控制好三個度

水溫保持在38-40℃最安全,超過42℃就屬於高危範圍。水位不超過心臟位置,時間以15-20分鐘為宜。

2、做好過渡準備

入浴前先用熱水沖淋腳部,給血管5分鐘適應時間。出浴時也要慢慢站起來。

3、必備一杯水

浴缸旁放溫水,每5分鐘喝一小口。加入少量鹽效果更好,能預防電解質紊亂。

三、泡澡的養生功效

1、改善微循環

溫水浸泡能使毛細血管擴張,效果堪比慢跑30分鐘。特別適合手腳冰涼的女性。

2、緩解肌肉酸痛

水壓相當於按摩,對久坐人群的腰背酸痛有好的效果。加入適量浴鹽效果更佳。

3、調節神經系統

研究發現,40℃溫水浴能刺激副交感神經,改善失眠效果優於安眠藥。

四、這些情況要暫停泡澡

1、空腹或剛吃飽

血糖過低或消化時血液集中在胃部,都容易引發不適。

2、飲酒後

酒精會加速脫水,增加暈厥風險。至少要等2小時再泡。

3、皮膚有破損

特別是糖尿病患者,傷口在溫水中更容易感染。

下次泡澡時記住:控制好水溫時間,補充水分,享受這份古老的養生智慧。日.本百歲老人中90%都有規律泡澡習慣,這或許就是他們長壽的秘訣之一。你準備好今晚泡個養生澡了嗎?

您可能感興趣

LEAVE A REPLY

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!
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

- Advertisment -
AD2

最多人閱讀

最新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