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3歲老張上周還在和同事說笑,昨天卻突然倒在了辦公室。救護車趕到時,人已經沒了呼吸。家屬怎麼都想不通:”他血壓一直正常啊!”醫生翻開病歷本,指著幾個被忽視的生活習慣直搖頭…
一、血壓正常≠血管健康
1、血管老化從30歲就開始了
很多人以為血壓正常就萬事大吉,其實血管就像水管,用久了自然會生銹。最新研究發現,30歲後血管彈性每年下降1%,50歲時血管年齡可能比實際年齡老10歲。
2、這些指標比血壓更危險
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超過3.4mmol/L、同型半胱氨酸>15μmol/L、空腹血糖超過6.1mmol/L,都是血管的隱形殺手。建議40歲以上每年做頸動脈超聲檢查。
二、最傷血管的四個習慣
1、熬夜打麻將
連續熬夜會使血液黏稠度增加3倍。有位患者每週打三次通宵麻將,血管造影顯示冠狀動脈已經像老樹根一樣扭曲。
2、蹲廁所刷手機
排便時腹壓驟增,如果還長時間屏氣用力,血壓瞬間能飆升到180mmHg。臨床統計顯示,早晨6-10點是心腦血管意外高發時段。
3、生氣時猛抽煙
情緒激動時吸煙,尼古丁會使血管痙攣收縮,心肌耗氧量增加5倍。有研究跟蹤發現,暴脾氣的人心梗風險是普通人的3倍。
4、空腹喝濃茶
茶葉中的茶鹼會刺激交感神經興奮,早晨空腹飲用可能引發血管痙攣。建議先吃些點心再喝茶,尤其是有動脈硬化的人。
三、血管喜歡的三個小改變
1、起床先喝半杯溫水
經過整夜代謝,血液最黏稠的時間是清晨。喝溫水能稀釋血液,但注意要小口慢飲,避免嗆咳引發血壓波動。
2、炒菜改用長柄木鏟
高溫油煙會產生200多種有害物質,使用長柄工具能減少吸入。有研究發現,廚師患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比普通人高40%。
3、每天曬20分鐘太陽
陽光能促進體內合成維生素D,這種物質可以幫助修復血管內皮。注意避開正午強光,選擇上午10點或下午3點左右最佳。
四、這些信號是血管在求.救
1、突然眼前發黑
持續幾秒的視物模糊,可能是頸動脈斑塊脫落的前兆。
2、無緣無故腿抽筋
排除缺鈣因素後,夜間頻繁小腿抽筋要警惕下肢動脈硬化。
3、哈欠連天
臨床數據顯示,70%的腦梗患者在發病前會出現異常嗜睡症狀。
血管就像城市的供水管道,平時不注意保養,等爆管就來不及了。建議40歲後隨身攜帶阿司匹林(需遵醫囑),出現胸痛時立即嚼服300mg能爭取搶.救時間。從今天開始,改掉那些你以為無關緊要的小習慣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