鼻炎和鼻咽癌,聽起來像遠房親戚,實際上卻是天壤之別!有人把長期鼻塞當普通鼻炎,直到體檢才發現問題;也有人整天疑神疑鬼,把過敏性鼻炎當成癌前兆。這兩種情況到底該怎麼區分?其實身體早就給出了提示信號。
一、三個危險信號要警惕
1、鼻涕帶血不尋常
普通鼻炎流的是清水樣或膿性鼻涕,如果擤鼻涕時發現血絲,特別是單側鼻孔反復出現,就像身體亮起的紅燈。這種血涕通常呈現回吸性,即從鼻腔倒吸到口腔的血痰。
2、頸部腫塊別忽視
鼻咽癌早期就可能出現頸部淋巴結轉移,表現為無痛性腫塊。位置多在耳朵後方或下頜角附近,摸起來質地偏硬,像橡皮擦的觸感,而且會逐漸增大。
3、耳朵悶塞感持續
腫瘤壓迫咽鼓管時,會出現類似感冒的耳悶症狀。但普通中耳炎治療後很快緩解,如果持續兩周以上不見好轉,尤其伴隨聽力下降,就要提高警惕。
二、普通鼻炎的特點
1、發作有規律可循
過敏性鼻炎往往遇到花粉、塵蟎就發作,離開過敏源就好轉;慢性鼻炎症狀時輕時重,但不會持續惡化。
2、症狀相對溫和
雖然也會鼻塞、流涕,但很少出現面部麻木、複視等神經症狀,更不會引起明顯消瘦。
3、用藥反應明顯
正規使用鼻噴激素或抗組胺藥物後,普通鼻炎症狀能緩解60%以上,這點與惡性腫瘤完全不同。
三、高危人群要當心
1、有家族遺傳史者
鼻咽癌有明顯的家族聚集性,如果直系親屬中有病例,患病風險會增加7-10倍。
2、EB病毒攜帶者
這種常見病毒與鼻咽癌關係密切,體檢發現EB病毒抗體陽性要定期復查。
3、長期接觸有害物質
醃制食品中的亞硝酸鹽、木屑粉塵等,都是明確的危險因素。廣東、廣西等地區發病率尤其高。
四、確診需要這些檢查
1、鼻咽鏡檢查
像做胃鏡一樣簡單的門診檢查,能直接觀察鼻腔深處情況,發現微小病灶。
2、影像學檢查
增強CT或MRI能判斷腫瘤範圍,PET-CT則可以發現遠處轉移灶。
3、病理活檢
任何疑似病變最終都要靠病理確診,這是診斷的金標準。
發現異常症狀別慌張,更不要自行判斷。及時到耳鼻喉科就診,醫生會根據具體情況安排檢查。現代醫學對早期鼻咽癌的治療幾率很高,關鍵就在於及時發現。與其整天提心吊膽,不如花半小時做個專業檢查,讓自己安心最重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