血壓高的人看到別人晨跑總忍不住躍躍欲試,但又怕跑著跑著出問題?其實跑步這把”雙刃劍”,用對了是降壓良方,用錯了可能適得其反。想知道你的身體到底適不適合邁開腿?看完這4個關鍵點就明白了。
一、先看血壓值這道門檻
1、理想狀態才能開跑
血壓穩定在140/90mmHg以下的患者,經醫生評估後可以嘗試慢跑。超過這個數值需要先通過藥物控制。
2、警惕這些危險信號
如果經常出現晨起頭暈、眼前發黑,或者有冠心病病史,就算血壓達標也要謹慎。
3、必須做的跑前檢查
動態血壓監測+運動平板試驗是必備專案,要確認運動時血壓不會飆升超過180mmHg。
二、裝備選擇有講究
1、鞋子要夠”聰明”
選擇緩衝性能好的跑鞋,鞋底要有足夠的支撐性。最好下午去試鞋,這時腳部略微腫脹更接近跑步狀態。
2、衣服要會”呼吸”
速幹面料的寬鬆衣物是首選,冬.季要戴能護住耳朵的帽子,避免冷風刺激血管。
3、戴上運動手環
即時監測心率和血氧,設置心率上限報.警(通常不超過120次/分鐘)。
三、跑步方式要科學
1、從”跑走結合”開始
採用跑1分鐘走2分鐘的間歇方式,循序漸進增加跑步時長。第一個月總時長不超過30分鐘。
2、掌握”談話速度”
跑步時要能完整說出一句話,如果氣喘吁吁就說明強度過大。
3、選對時間和路線
避開早晨6-8點的血壓高峰時段,選擇塑膠跑道或平坦的公園步道。
四、必須牢記的保命細節
1、隨身攜帶急救卡
寫明病史、用藥情況和緊急聯繫人,放在容易取用的位置。
2、警惕這些不適感
出現胸悶、手臂麻木或劇烈頭痛要立即停下,服用隨身攜帶的應急藥物。
3、跑後要做”降壓操”
結束後慢走5分鐘,然後做5分鐘伸展運動,重點放鬆頸部和肩部肌肉。
4、記錄運動日誌
每次記錄跑步時長、心率變化和跑後血壓值,定期給醫生參考。
記住:跑步不是降壓的必選項,快走、游泳同樣有效。如果跑完反而覺得頭暈乏力,說明你的身體更適合其他運動方式。量力而行才是聰明的選擇,畢竟我們的目標是健康,而不是追求配速和里程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