腿上的”小蚯蚓”越來越多?別以為只是影響美觀,靜脈曲張背後藏著健康隱患!每次逛街站久了就腿脹發沉,晚上睡覺總覺得雙腿無處安放,這些信號都在提醒你:血管可能正在發出求.救信號。
一、靜脈曲張的5大常見誘因
1、久站久坐,血液淤積
長時間保持同一姿勢,小腿肌肉缺乏收縮,靜脈血液回流受阻。教師、護士、辦公室白領都是高危人群,建議每小時活動3-5分鐘。
2、遺傳因素不可忽視
如果家族中有人患靜脈曲張,你的患病風險會比普通人高3-4倍。這類人群更要避免穿緊身褲、蹺二郎腿等加重病情的習慣。
3、懷孕期間激素變化
孕期體內激素水準波動會使血管壁鬆弛,加上子宮壓迫盆腔靜脈,約40%孕婦會出現下肢靜脈曲張。選擇醫用彈力襪能有效緩解症狀。
4、肥胖增加下肢壓力
每增加1公斤體重,雙腿就要多承受4公斤壓力。控制BMI在18.5-23.9之間,能顯著降低靜脈瓣膜負擔。
5、慢性咳嗽/便秘
腹壓持續增高會阻礙下肢血液回流。有呼吸系統疾病或長期便秘人群,要特別注意預防靜脈曲張。
二、三個階段發展過程
1、初期:蜘蛛網狀紅血絲
毛細血管擴張形成網狀紋路,伴隨腿部酸脹感,傍晚時症狀加重。
2、中期:凸起青色血管
皮下靜脈扭曲成團,出現明顯”蚯蚓狀”凸起,可能伴隨皮膚瘙癢。
3、後期:皮膚病變潰瘍
局部皮膚變黑變硬,輕微外傷就可能引發難以癒合的潰瘍。
三、日常預防的黃金法則
1、運動時記住”一勾一繃”
坐著時交替做勾腳尖、繃腳背動作,每天3組每組20次,能強化小腿肌肉泵作用。
2、選對輔助工具
需要久站的人群,可以穿著醫用的二級壓力彈力襪。注意要早晨起床前穿上,睡前脫下。
3、飲食注意這兩點
多吃含維生素C(獼猴桃、彩椒)和花青素(紫甘藍、藍莓)的食物,增強血管彈性。
4、洗澡水溫有講究
避免超過40℃的熱水長時間沖淋腿部,溫差過大會加重血管擴張。
5、睡覺時墊高下肢
在床尾墊10-15釐米高的軟枕,利用重力促進血液回流。
特別提醒:已經出現血管凸起的朋友,切忌隨意按摩或刮痧,不當操作可能導致血栓脫落。當腿部出現持續疼痛、發熱或顏色發紫時,一定要及時就醫。從現在開始改變那些傷害血管的習慣,別讓”小蚯蚓”爬上你的美腿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