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頁健康熱點雙腿是高血壓“放大鏡”?醫...

雙腿是高血壓“放大鏡”?醫生:雙腿出現這4個異常,小心併發症

雙腿突然成了行走的”血壓計”?這可不是危言聳聽。當血液在血管裏”橫衝直撞”時,最遠的雙腿往往最先拉響警.報。那些被忽視的腿部信號,可能正在提醒你:血壓控制要加把勁了!

一、雙腿發出的4個危險信號

1、莫名水腫

下午小腿就腫得像發麵饅頭?手指一按一個坑?這可能是血液回流受阻的表現。高血壓會加重心臟負擔,導致靜脈壓力升高,組織液滲出形成水腫。

2、持續發涼

夏天也總覺得雙腿冰涼,穿再多也暖不起來。血管長期處於緊張狀態,末梢迴圈變差,連帶著皮膚溫度都會下降1-2℃。

3、顏色變化

腳背皮膚發紫發暗,或者出現網狀青斑。高壓血流衝擊血管壁,可能引發微循環障礙,嚴重時甚至會出現局部缺血。

4、行走疼痛

走500米就小腿酸脹難忍,必須停下來休息。醫學上叫”間歇性跛行”,是下肢動脈供血不足的典型表現。

二、為什麼雙腿異常要警惕?

1、距離心臟最遠

血液要對抗重力長途跋涉,任何迴圈問題都會在腿部放大顯現。

2、血管網路複雜

下肢密佈著動脈、靜脈和微血管,血壓異常時首當其衝。

3、症狀容易被忽略

很多人把腿疼腿腫歸咎於”年紀大了”,錯過最佳干預時機。

三、日常養護三原則

1、動靜結合

避免久坐超過1小時,每小時做3分鐘踝泵運動。游泳、騎自行車比跑步更適合保護關節。

2、飲食調整

每天吃夠深色蔬菜,適量堅果補充不飽和脂肪酸。注意控制鹽分攝入,少喝濃肉湯。

3、監測習慣

家裏備個電子血壓計,測量時記得卷起褲腿測下肢血壓。正常下肢血壓要比上肢高20-30mmHg。

有位50歲的患者就是發現走路時右腿總沒力氣,檢查才發現下肢血管已經狹窄70%。現在他每天帶著計步器快走,配合飲食管理,半年後連降壓藥都減量了。記住,雙腿是健康的”晴雨錶”,早發現早干預,才能把風險控制在萌芽階段。

您可能感興趣

LEAVE A REPLY

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!
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

- Advertisment -
AD2

最多人閱讀

最新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