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頁健康熱點除了糖尿病足,高血糖還會帶...

除了糖尿病足,高血糖還會帶來這兩個併發症,危害不可小覷

體檢報告上血糖值後面的小箭頭,是不是總被你選擇性忽略?很多人以為高血糖頂多就是得個糖尿病足,殊不知血液裏多餘的糖分正在悄悄腐蝕全身器官。就像泡在糖水裏的水果會腐爛一樣,我們的血管、神經也在經歷著類似的”糖化反應”。

一、高血糖對血管的慢性傷害

1、毛細血管網遭殃

持續高血糖會讓毛細血管基底膜增厚,就像給水管內壁糊了一層糖漿。最先遭殃的是視網膜和腎臟的微血管,這也是糖尿病患者容易失明和腎衰的原因。

2、大血管病變風險

血糖超標會加速動脈粥樣硬化進程,冠心病、腦梗死的發病風險比普通人高2-4倍。血管內皮長期泡在”糖水”裏,會變得像老化的橡膠管一樣脆弱。

3、傷口難以癒合

高血糖會阻礙白細胞功能,1個小傷口可能演變成頑固性潰瘍。這就是為什麼糖尿病患者連剪指甲都要格外小心。

二、神經系統的隱形損傷

1、手腳麻木只是開始

超過60%的糖尿病患者會出現周圍神經病變,早期表現為對稱性的手腳麻木、蟻走感。隨著病情發展,可能連水溫高低都感覺不到。

2、胃腸功能紊亂

自主神經受損會導致胃輕癱,表現為飯後腹脹、噁心。腸道神經病變則可能引起頑固性便秘或腹瀉,這種腹瀉往往夜間加重。

3、體位性低血壓

當調節血管的自主神經受損,快速起身時血壓無法及時調整,容易出現眼前發黑甚至暈厥,這種情況在晨起時尤為明顯。

三、容易被忽視的併發症

1、聽力下降

研究發現,糖尿病患者聽力損失風險比正常人高兩倍。高血糖會損害耳蝸血管和聽神經,這種聽力下降往往是漸進性的。

2、認知功能減退

持續高血糖會加速大腦萎縮,老年癡呆風險增加50%。記憶力和計算能力下降可能比糖尿病診斷來得更早。

3、骨質疏鬆

血糖過高會干擾骨代謝,骨折風險顯著增加。特別要警惕的是,這類骨質疏鬆往往沒有明顯疼痛症狀。

四、防勝於治的控糖策略

1、監測要全面

除了空腹血糖,更要關注餐後血糖和糖化血紅蛋白值。建議每3個月做一次糖化血紅蛋白檢測,它能反映近3個月的平均血糖水準。

2、飲食有講究

將精米白麵換成雜糧,每餐搭配足量膳食纖維。記住”先吃菜、再吃肉、最後吃主食”的進食順序,能顯著降低餐後血糖峰值。

3、運動要科學

推薦餐後1小時進行快走、游泳等有氧運動,持續30-40分鐘效果最佳。注意避免空腹運動,防止低血糖發生。

4、足部護理

每天檢查雙腳有無破損,洗腳水溫不超過37℃。選擇圓頭、透氣的鞋子,襪子要選無接縫的純棉材質。

血糖管理就像駕駛汽車,需要時刻關注”儀錶盤”。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血糖波動,正在悄悄改寫你的健康未來。從今天開始,給自己定個小目標:把空腹血糖控制在6.1以下,餐後血糖不超過7.8。記住,控糖不是中老年人的專利,年輕人同樣需要警惕這份”甜蜜的負擔”。

您可能感興趣

LEAVE A REPLY

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!
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

- Advertisment -
AD2

最多人閱讀

最新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