藍光這個詞最近幾年火得不行,從手機膜到眼鏡片,各種防藍光產品層出不窮。商家宣傳得天花亂墜,好像不買防藍光產品眼睛就要報廢似的。但真相到底如何?今天咱們就來好好掰扯掰扯。
一、藍光到底是什麼來頭?
1、藍光的真實身份
藍光是可見光譜中波長較短的部分,介於400-500納米之間。它無處不在,陽光裏、電子螢幕裏、LED燈裏都有它的身影。
2、藍光的雙重人格
藍光並非全是壞蛋。波長在480納米左右的藍光對人體生物鐘調節有重要作用。但波長在415-455納米的高能短波藍光,確實可能對視網膜造成潛在傷害。
3、藍光傷害的真相
實驗室研究顯示,長時間高強度暴露在特定波段的藍光下可能損傷視網膜細胞。但日常生活中的藍光強度遠低於實驗水準,傷害程度被嚴重誇大了。
二、防藍光產品的4個真相
1、防藍光眼鏡的效果
市面上大多數防藍光眼鏡只能過濾15%-20%的藍光,而且主要過濾的是無害藍光。真正有害的高能短波藍光很難被普通鏡片阻擋。
2、手機防藍光膜的作用
這些膜通常只能減少10%左右的藍光,效果微乎其微。而且貼上後螢幕顏色失真,反而可能加重眼睛疲勞。
3、電子設備的護眼模式
這個功能確實能減少部分藍光,但代價是螢幕發黃。其實更有效的方法是調低螢幕亮度,保持適當觀看距離。
4、防藍光臺燈的玄機
很多所謂防藍光臺燈只是把燈光調暖,藍光總量並沒有顯著減少。選購時要注意看光譜圖,別被行銷話術忽悠。
三、比防藍光更重要的5件事
1、控制使用時間
連續使用電子設備不要超過1小時,適當休息比任何防藍光產品都管用。
2、保持適當距離
手機保持30釐米以上,電腦保持50釐米以上,電視保持3米以上的觀看距離。
3、注意環境光線
使用電子設備時,環境光線要充足,避免在黑暗環境中長時間盯著螢幕。
4、多眨眼
專注看螢幕時眨眼次數會減少,有意識地多眨眼可以緩解眼睛幹澀。
5、定期遠眺
每20分鐘看看遠處,讓眼睛的調節肌肉得到放鬆。
四、這些人可能需要防藍光
1、每天使用電子設備超過8小時的人群
可以考慮適度防護,但重點還是要注意用眼習慣。
2、有視網膜病變風險的人群
如糖尿病患者等,可以在醫生指導下採取防護措施。
3、對光特別敏感的人群
如果確實感覺電子螢幕刺激眼睛,可以嘗試防藍光產品。
4、夜間使用電子設備者
睡前使用電子設備可能會影響睡眠品質,這時開啟護眼模式有一定幫助。
防藍光產品不是必需品,與其盲目跟風購買,不如養成良好的用眼習慣。記住,任何防護產品都比不上讓眼睛得到充分休息。下次再看到”不防藍光眼睛就會壞”的宣傳,你就知道該怎麼判斷了。保護眼睛,科學用眼才是王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