耳朵裏總像有螞蟻在爬?這種揮之不去的瘙癢感可能不只是簡單的耳垢問題。很多人習慣用棉簽或掏耳勺解決,殊不知這個動作可能讓問題更嚴重。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那些藏在耳道裏的健康信號。
一、耳朵發癢的5種常見原因
1、外耳道濕疹
耳道皮膚出現紅斑、脫屑時,可能患上了這個常見病。過度清潔耳朵、頻繁戴耳機都會破壞耳道微環境。保持耳道乾燥很重要,洗澡時可以用防水耳塞。
2、真菌性外耳道炎
游泳愛好者要特別注意,耳道潮濕容易滋生真菌。典型症狀是奇癢難忍伴黃色分泌物,夜間症狀會加重。切記不要自行使用抗生素滴耳液,可能加重病情。
3、過敏反應
洗發水、染發劑等化學物質可能引發接觸性皮炎。金屬耳飾、助聽器也可能成為過敏源。發作時除了瘙癢,常伴有耳周皮膚紅腫。
4、糖尿病併發症
長期血糖控制不佳可能引發周圍神經病變。這種瘙癢往往伴隨耳鳴、耳悶感,需要及時監測血糖水準。
5、神經性瘙癢
壓力過大或焦慮時,可能產生這種功能性瘙癢。特點是越抓越癢,但沒有明顯皮損。轉移注意力後症狀會自然緩解。
二、正確處理耳朵瘙癢的3個原則
1、停止過度清潔
耳道有自潔功能,棉簽反而會把耳垢推得更深。每月用專業洗耳液清潔1次足夠,日常用毛巾擦拭外耳即可。
2、保持耳道乾燥
洗完頭及時用吹風機低溫吹幹耳周。游泳時可使用防水耳塞,遊完後將頭偏向一側單腳跳排出積水。
3、及時就醫指征
出現聽力下降、劇烈疼痛、流膿等症狀要立即就診。兒童反復抓耳朵可能提示中耳炎,不要自行處理。
三、預防勝於治療的4個細節
1、選擇透氣性好的耳機
避免長時間使用入耳式耳機,頭戴式耳機每週要消毒1次。音量控制在60分貝以下,每天使用不超過2小時。
2、謹慎使用個人護理品
染發時用凡士林保護耳周皮膚。新買的洗發水先塗在手腕測試,24小時無反應再使用。
3、控制基礎疾病
糖尿病患者要定期檢查耳部健康。高血壓患者突然出現耳癢要警惕血管病變。
4、調節心理狀態
通過冥想、運動等方式緩解壓力。睡前聽白噪音有助於改善神經性瘙癢。
耳朵是我們感知世界的窗口,也是健康的重要哨兵。下次再遇到頑固性耳癢,別再急著掏耳朵了,先對照這些症狀做個自檢。記住,專業的耳鼻喉科醫生永遠比網購的掏耳工具更值得信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