糖尿病被稱為”甜蜜的負擔”,但這份”甜蜜”完全可以轉化成健康長壽的資本。在門診經常遇到80多歲的糖友,血糖控制得比年輕人還穩定,他們的共同點可不是靠運氣。
一、血糖監測要像刷牙一樣養成習慣
1、動態監測比單次測量更重要
空腹血糖只是冰山一角,餐後2小時血糖波動更能反映真實情況。建議每週至少做一次全天血糖譜監測。
2、學會看血糖曲線
連續監測3-5天的數據,能發現隱藏的血糖高峰時段。比如有人早餐後血糖飆升,有人則是夜宵後居高不下。
3、記錄要詳細
除了血糖值,還要記下當天的飲食、運動、情緒變化。這些細節能幫助醫生調整治療方案。
二、飲食管理不是苦行僧修行
1、掌握”321″蔬菜法則
每餐保證3份綠葉菜、2份菌菇類、1份彩色蔬菜。這樣搭配既能控糖又能保證營養。
2、蛋白質要”優質分散”
把每天需要的蛋白質平分到三餐,優先選擇魚蝦、豆製品、雞蛋等優質蛋白。
3、主食可以很豐富
不要一提主食就想到白米飯,燕麥、蕎麥、黑米都是不錯的選擇。關鍵是要控制總量,搭配足夠膳食纖維。
三、運動是天然的降糖藥
1、有氧+抗阻雙管齊下
快走、游泳等有氧運動改善胰島素敏感性,啞鈴、彈力帶等抗阻訓練增加肌肉儲糖能力。
2、利用碎片時間運動
飯後散步15分鐘就能顯著降低餐後血糖高峰。看電視時做做抬腿運動,辦公時每隔1小時起身活動。
3、注意運動安全
避免清晨空腹運動,隨身攜帶糖果預防低血糖。運動前後都要監測血糖變化。
四、定期篩查不能偷懶
1、每3個月查糖化血紅蛋白
這個指標能反映近3個月的平均血糖水準,比單次測量更有參考價值。
2、每年做一次全面檢查
包括眼底檢查、尿微量白蛋白、神經病變篩查等,早發現併發症苗頭。
3、足部護理要細緻
每天檢查雙腳有無破損,洗腳水溫不超過37℃,指甲修剪要平直不要過短。
有位堅持這四件事的老糖友說:”得糖尿病30年,現在身體比很多同齡人都好。”控制血糖就像打理花園,需要日復一日的耐心照料。記住,糖尿病不是生命的終點,而是健康新起點。從今天開始,給自己定個小目標,比如先堅持一周的餐後散步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