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頁健康熱點這些被追捧的保健品,坑了多...

這些被追捧的保健品,坑了多少人?其實根本無效,很多人還在上當

保健品市場的水有多深?那些擺在藥房C位、朋友圈刷屏的”神.奇”產品,可能正悄悄掏空你的錢包。最近一項消費者調查顯示,78%的人買過根本不需要的保健品,而其中60%的產品功效存在誇大宣傳。今天我們就來扒一扒那些被過度包裝的保健品真相。

一、這些”網紅”保健品其實很雞肋

1、膠原蛋白口服液

喝下去的美容液基本都被胃酸分解成氨基酸,能作用到皮膚的微乎其微。皮膚科醫生指出,直接補充優質蛋白質效果更好。

2、排毒酵素

人體肝臟和腎臟本就是最強大的排毒系統。所謂的”酵素”大多是果蔬發酵液,和真正的酶完全不是一回事。

3、兒童DHA補充劑

除非確診缺乏,否則正常飲食的兒童完全可以從魚類、堅果中獲取足夠DHA。過量補充反而可能影響其他營養素吸收。

二、保健品行銷的三大套.路

1、偽科學話術

用”納米技術”、”量子能量”等高大上辭彙包裝普通成分,讓消費者產生”高科技”錯覺。

2、恐嚇式宣傳

刻意放大亞健康風險,製造焦慮感。比如”再不補鈣就晚了”、”90%的人都缺它”等話術。

3、虛構用戶案例

朋友圈常見的”我吃了三個月年輕十歲”這類分享,很多都是精心設計的行銷劇本。

三、如何避開保健品消費陷阱

1、看備案資訊

認准”藍帽子”標誌,登錄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網站查詢產品備案資訊。

2、警惕”萬能”產品

宣稱能同時改善睡眠、增強免疫、延緩衰老等多重功效的產品,基本都不可信。

3、諮詢專業意見

購買前先諮詢營養科醫生,特別是慢性病患者更要謹慎。

四、真正需要補充的情況

1、孕期葉酸

備孕和孕早期女性需要額外補充葉酸,預防胎兒神經管畸形。

2、維生素D缺乏者

長期室內工作、日照不足的人群可能需要補充維生素D。

3、術後恢復期

某些手術後醫生會建議補充特定營養素促進恢復。

記住一個原則:能食補就不藥補。均衡飲食、規律作息才是最好的”保健品”。下次再看到那些吹得天花亂墜的產品時,先問問自己:這真的有必要嗎?理性消費,才能守住健康和錢包的雙重底線。

您可能感興趣

LEAVE A REPLY

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!
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

- Advertisment -
AD2

最多人閱讀

最新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