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有位30歲的程式員因為長期忽視便血症狀,確診腸癌時已是晚期。這樣的案例並非個例,腸道問題越來越年輕化。你的身體可能正在發出求.救信號,只是你還沒讀懂。
一、排便習慣突然改變要警惕
1、腹瀉便秘交替出現
原本規律的排便突然變得紊亂,連續幾天便秘後又莫名腹瀉,這種反復橫跳的情況持續超過兩周就要注意。腸道腫瘤可能影響正常蠕動功能。
2、大便形狀變細
健康的大便應該像香蕉般粗細均勻。如果發現大便突然變細如鉛筆,或者表面出現凹槽,可能是腸道記憶體在占位性病變。
3、總有排不淨的感覺
排便後仍有便意”,頻繁產生想上廁所的衝動,但實際又排不出什麼。這種裏急後重的感覺可能是直腸受刺激的表現。
二、這些異常糞便要當心
1、持續便血
鮮紅色血滴可能是痔瘡,但暗紅色血混在糞便中,或大便發黑像柏油,就要警惕上消化道出血。腫瘤表面血管破裂會導致這種情況。
2、黏液便增多
糞便表面附著果凍狀黏液,或者直接排出黏液樣物質。腸道炎症時會分泌大量黏液保護黏膜,但持續分泌可能提示病變。
3、異常臭味
突然出現特別刺鼻的腐臭味,不同於平常的糞便氣味。腫瘤組織壞死可能產生這種異味。
三、容易被忽視的伴隨症狀
1、不明原因消瘦
沒有刻意節食或運動,體重卻持續下降,一個月內減輕超過5%就要注意。腫瘤消耗和食欲改變都可能導致消瘦。
2、持續腹痛腹脹
位置固定的隱痛或脹痛,飯後加重,夜間也不緩解。腸道梗阻或腹膜受刺激時會出現這類症狀。
3、貧血相關症狀
容易疲勞、頭暈、面色蒼白,可能是長期慢性失血導致的缺鐵性貧血。很多腸癌患者最初是在查貧血原因時發現的。
歲後該做的預防措施
1、腸鏡檢查是金標準
建議40歲開始做第一次腸鏡篩查,高風險人群要提前。檢查前做好腸道準備很關鍵,清腸不徹底可能漏診。
2、糞便潛血試驗
每年做一次糞便潛血檢測,無創便捷。但要注意檢查前三天避免進食動物血製品,以防假陽性。
3、改善生活方式
增加膳食纖維攝入,每天保證25-30克;減少加工肉製品;保持規律運動;控制體重在正常範圍。
腸道被稱為”第二大腦”,它的異常往往能最早反映身體狀況。如果出現上述症狀持續兩周不緩解,別猶豫,儘快預約消化科門診。記住,早期發現的腸癌治療幾率可以超過90%。健康無小事,別讓忙碌成為忽視身體的藉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