星期日, 27 7 月, 2025
主頁健康熱點買保健品就是交智商稅?客觀...

買保健品就是交智商稅?客觀分析:這5類人就該補充保健品

保健品到底是不是智商稅?這個問題就像問”化妝是不是騙局”一樣,答案完全因人而異。有人花大價錢買維生素當糖吃,也有人靠科學補充改善了多年的健康問題。關鍵在於——你屬不屬於那部分真正需要的人?

一、這5類人確實需要保健品

1、飲食嚴重失衡的上班族

每天靠外賣續命,蔬菜攝入不足200克的人。這類人群往往缺乏B族維生素和膳食纖維,適當補充複合維生素比吃護肝片更實際。

2、特殊生理期女性

孕期需要葉酸、更年期需要鈣質。研究顯示,中.國女性鈣攝入量僅為推薦值的50%,這時選擇靠譜鈣劑比喝骨頭湯效率高得多。

3、消化吸收障礙人群

腸胃手術後或長期服用抑酸藥的人。這類人群對食物營養的吸收率可能下降30%-50%,需要在醫生指導下針對性補充。

4、嚴格素食主義者

完全不吃動物性食品的人容易缺乏維生素B12。這種維生素幾乎只存在於肉類中,缺乏會導致不可逆的神經損傷。

5、特定疾病高風險人群

骨質疏鬆高危人群補維生素D,糖尿病患者補鉻元素。但切記要在專業評估後進行,別自己當醫生。

二、選購保健品的黃金法則

1、看准”藍帽子”

認准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標誌,避開那些吹得天花亂墜的三無產品。

2、劑量不是越高越好

維生素C每日上限2000mg,維生素D不超過4000IU。超過安全劑量可能適得其反。

3、警惕”萬能型”產品

號稱能同時改善失眠、脫髮、便秘的產品,基本可以判定是忽悠。

4、分清藥品和保健品

治療骨質疏鬆需要藥品級鈣劑,保健品只能作為日常補充。

三、這些情況純屬浪費錢

1、把保健品當飯吃

再好的補充劑也不能替代均衡飲食,每天吃五種以上保健品的人該反思飲食結構了。

2、跟風買網紅產品

看到明星帶貨就衝動消費,結果買回來發現成分表第一位是糖。

3、迷信”進口必屬精品”

某些海外產品劑量不符合國人需求,甚至添加未申報成分。

保健品就像汽車備胎,平時用不上的人覺得它多餘,真正需要時才知道它的價值。理性看待這個行業,既不妖魔化也不神化,才是現代人應有的健康素養。下次打開購物車前,先問問自己:我的身體真的需要這個嗎?

您可能感興趣

LEAVE A REPLY

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!
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

- Advertisment -
AD2

最多人閱讀

最新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