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頁健康熱點血糖高不高,看腳知道!腳上...

血糖高不高,看腳知道!腳上若有這些現象,需警惕糖尿病足

腳底突然像踩在棉花上?別急著怪新鞋不合腳!這可能是身體在給你發”血糖警.報”。糖尿病足早期症狀往往被忽視,等到出現傷口不癒合才就醫就晚了。今天教你用3分鐘自檢法,把危險信號扼殺在萌芽裏。

一、腳部異常信號要當心

1、感覺異常

像穿了隱形襪子的麻木感,或者螞蟻爬行的刺痛感,都是典型神經病變表現。用指甲輕劃腳底,如果左右腳感覺明顯不同就要注意。

2、皮膚變化

腳背毛髮突然減少、皮膚乾燥皸裂,特別是出現不明原因的水泡或潰瘍。觀察腳趾縫是否經常發白潰爛,這些都可能與微循環障礙有關。

3、溫度差異

兩只腳溫度不一致,或者總感覺腳部冰涼。可以請家人幫忙用手背比較雙腳溫度,溫差超過2℃就要警惕。

二、日常護腳黃金法則

1、正確洗腳方式

水溫控制在37℃以下,浸泡不超過10分鐘。洗完後要擦幹趾縫,但不要用力揉搓。每週用鏡子檢查一次腳底,犄角旮旯都不能放過。

2、科學修剪趾甲

沿著指甲自然弧度平剪,邊緣用銼刀磨圓。千萬別學某些人把趾甲剪得太短,或者挖剪兩側的甲溝。

3、選鞋襪有講究

下午腳部浮腫時去買鞋,試穿要走夠5分鐘。襪子要選無骨縫的淺色棉襪,每天更換。發現襪子有不明血跡立即就醫。

三、必須警惕的危險徵兆

1、傷口變化

小傷口超過兩周不癒合,或者癒合後又反復破潰。特別注意腳底老繭下可能藏著潰瘍,別自己用刀片修剪。

2、顏色異常

腳趾突然發白或發紫,抬高下肢時顏色不恢復。這可能是血管嚴重堵塞的信號。

3、形狀改變

足弓塌陷、腳趾變形,或者出現”錘狀趾”。這些結構變化會導致壓力分佈異常,容易引發潰瘍。

四、預防勝於治療的妙招

1、每天3分鐘檢查

養成睡前檢查雙腳的習慣,重點看趾縫、足跟和蹠骨頭部位。可以拍照記錄對比變化。

2、控制血糖波動

避免暴飲暴食,加餐選擇堅果類食物。餐後1小時適當散步,幫助平穩血糖。

3、促進下肢迴圈

坐著時多做踝泵運動,每分鐘15次。避免蹺二郎腿,不要穿緊身褲襪。

記住,腳部問題往往反映全身健康狀況。有位患者就是發現腳趾麻木就診,及時查出了早期糖尿病。現在開始重視雙腳發出的信號,就是對自己最好的健康投資。把這份自檢指南轉給關心的人,或許能幫TA躲過一場健康危.機!

您可能感興趣

LEAVE A REPLY

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!
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

- Advertisment -
AD2

最多人閱讀

最新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