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頁健康熱點血液黏稠竟和“貪吃”有關?...

血液黏稠竟和“貪吃”有關?這四類食物若你很喜歡吃,警惕腦梗

最近體檢報告上的”血液黏稠度偏高”是不是讓你心頭一緊?別以為這只是中老年人才有的問題,辦公室久坐的年輕人血液黏起來,比老年人還危險!你可能不知道,每天不經意吃下的美食,正在悄悄讓你的血液變得像漿糊一樣黏稠。

一、甜蜜陷阱:高糖食物

1、奶茶蛋糕是隱形殺手

一杯全糖奶茶含糖量相當於15塊方糖,瞬間讓血糖坐過山車。長期高糖飲食會損傷血管內皮,讓紅細胞變得僵硬。

2、果汁不如吃水果

榨汁過程破壞了膳食纖維,留下的都是游離糖。蘋果汁的升糖指數比蘋果本身高35%,喝果汁等於直接注射糖水。

3、隱形糖更要警惕

番茄醬、沙拉醬、膨化食品都含大量添加糖。每天多吃10克添加糖,血液黏稠風險增加7%。

二、油脂炸.彈:反式脂肪酸

1、植物奶油藏危.機

咖啡伴侶、蛋糕裱花用的氫化植物油,會讓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升高23%。這些壞膽固醇就像血管裏的泥沙。

2、油炸食品危害大

薯條、炸雞在高溫下會產生反式脂肪。每週吃3次油炸食品,血小板聚集度提升40%。

3、警惕食品配料表

看到”精煉植物油”、”人造奶油”要當心。反式脂肪酸的攝入每增加2%,心血管疾病風險就升高25%。

三、鹹味殺手:高鈉食品

1、醃制食品是鈉大戶

100克臘腸含鈉量夠你吃三天。過量鈉離子會讓血液滲透壓失衡,紅細胞脫水變皺。

2、零食裏的隱藏鹽分

一包辣條=6克鹽,遠超每日推薦量。高鹽飲食會讓血管長期處於緊張狀態。

3、外賣湯底很危險

火鍋底料、濃湯寶都是隱形鹽罐。連續一周高鹽飲食,血液流速會下降15%。

四、酒精迷思:傷血管的推手

1、紅酒養生是誤區

所謂白藜蘆醇保健效果,喝到有效劑量前肝臟先受不了。每天超過25克酒精就會損傷血管彈性。

2、啤酒肚不是玩笑

酒精會抑制脂肪分解,啤酒配燒烤更是血液黏稠的黃金組合。酗酒者血小板活性比常人高60%。

3、空腹飲酒最危險

沒有食物緩衝,酒精吸收速度加快3倍。一次豪飲能讓血液黏稠度維持高位48小時。

改善血液狀態其實很簡單:把奶茶換成淡茶,零食換成堅果,外賣換成自帶便當。有位IT男堅持3個月少糖少鹽飲食,血液黏稠度從8.2降到5.1。你的血管正在等待你做出改變,從下一餐開始,給血液1個流動的機會吧!

您可能感興趣

LEAVE A REPLY

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!
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

- Advertisment -
AD2

最多人閱讀

最新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