血管就像人體的高速公路,年輕時的血管富有彈性,血液暢通無阻。但隨著年齡增長,這條”高速公路”可能會悄悄出現”擁堵”和”坑窪”。別以為這是老年人的專利,30歲後血管就開始走下坡路了!想知道如何讓血管保持年輕態?這幾個習慣比吃保健品管用多了。
一、血管老化的危險信號
1、晨起頭暈
健康血管應該讓人神清氣爽,如果經常起床後頭暈目眩,可能是腦部供血不足的警.報。
2、午飯後犯困
餐後明顯嗜睡,往往提示血液黏稠度偏高,需要特別注意血脂狀況。
3、小腿抽筋
夜間頻繁抽筋不一定是缺鈣,可能是下肢血管迴圈不暢的表現。
二、六個護血管的黃金習慣
1、每天喝夠八杯水
夜間血液最黏稠,晨起空腹喝200ml溫水能迅速稀釋血液。白天保持每2小時補水一次,但腎功能異常者要控制總量。
2、堅持有氧運動
快走、游泳等運動能增強血管彈性。建議每週5次,每次30分鐘,運動時心率保持在(220-年齡)×60%左右。
3、多吃深色蔬菜
紫甘藍、菠菜等富含花青素,能減少血管炎症。每天保證300g以上,最好用蒸煮方式保留營養。
4、控制精製糖攝入
糖分過多會損傷血管內皮。將白砂糖換成天然蜂蜜,每天不超過25克。
5、保證優質睡眠
深度睡眠時血管會自我修復。晚上11點前入睡,保持7小時睡眠,避免熬夜。
6、定期檢測指標
40歲後每年檢查血脂、血糖。重點關注低密度脂蛋白數值,理想範圍應在3.4mmol/L以下。
三、血管最怕的三件事
1、突然劇烈運動
長期不運動的人突然劇烈活動,可能誘發心血管意外。應該循序漸進增加運動量。
2、情緒大起大落
憤怒、焦慮時血壓瞬間飆升,對血管衝擊很大。學會深呼吸緩解壓力。
3、極端節食減肥
快速減重會導致代謝紊亂,反而傷害血管。每週減重不宜超過1公斤。
四、兩個簡單自測方法
1、握拳測試
用力握拳30秒後鬆開,觀察手掌顏色恢復時間。超過3秒提示微循環較差。
2、摸足背動脈
腳背正中偏外側能摸到明顯搏動說明下肢供血良好,反之要警惕血管狹窄。
血管健康不是老年人的專利,從30歲開始養護才能防患於未然。記住一個原則:養護血管要像保養愛車一樣定期”檢修”,別等”拋錨”才著急。今天就開始實踐這些習慣,讓你的生命之河永遠清澈流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