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頁健康熱點腸癌多半是拖出來的,身體若...

腸癌多半是拖出來的,身體若出現3種不適,可能需要做腸鏡檢查

腸道就像一條默默工作的”地下管道”,平時不聲不響,一旦出問題往往已經相當嚴重。很多人把便血當痔瘡,把腹痛當胃炎,結果錯過了最佳干預時機。其實腸癌發展通常需要5-10年,完全有機會在早期發現。今天就來聊聊那些容易被忽視的腸道求.救信號。

一、這些症狀別大意

1、排便習慣突然改變

原本規律的排便變得時幹時稀,或者出現便秘腹瀉交替。特別是突然出現的持續性便秘(超過2周),可能是腫瘤阻塞腸道的信號。注意觀察是否伴有排便不盡感,總覺得”沒拉乾淨”。

2、大便帶血別總怪痔瘡

鮮紅色血可能來自痔瘡,但暗紅色或柏油樣黑便要警惕。腫瘤出血通常混在糞便中,而痔瘡血多附著在表面。如果同時出現貧血症狀(乏力、頭暈),更要及時檢查。

3、不明原因消瘦

沒有刻意節食或運動,半年內體重下降超過5%,尤其伴隨食欲減退。腫瘤消耗營養,還會分泌影響代謝的物質,導致”喝涼水都長肉”的人突然瘦下來。

二、哪些人該做腸鏡

1、40歲以上人群

即使沒有症狀,40歲也該做第一次腸鏡篩查。亞洲人腸癌發病年齡比歐美人早,建議篩查年齡提前到35歲(有家族史者更早)。

2、有腸道息肉病史

曾經發現過腺瘤性息肉的人,復發風險是常人3-5倍。根據息肉類型,醫生會建議1-3年復查一次。

3、長期炎症性腸病患者

潰瘍性結腸炎、克羅恩病等患者,病程超過8年要每年篩查。慢性炎症會顯著增加癌變風險。

三、檢查沒想像中可怕

1、無痛腸鏡很成熟

現在多數醫院提供無痛選項,睡一覺就做完。整個過程20-30分鐘,能清晰觀察整個大腸情況。

2、準備工作最關鍵

檢查前3天就要低渣飲食,清腸藥要按說明喝夠量。腸道準備不充分可能漏診小息肉,等於白做。

3、不是一次管終身

沒發現問題可以5-10年後再查,但期間出現症狀要隨時復查。發現小息肉當場切除,既診斷又治療。

四、預防勝於治療

1、膳食纖維是腸道”清潔工”

每天保證25-30克膳食纖維攝入,相當於1斤蔬菜+2兩粗糧+1個蘋果。可溶性纖維(燕麥、蘋果)和不可溶性纖維(全麥、芹菜)要搭配吃。

2、紅肉每週別超1斤

加工肉製品(香腸、培根)更要少吃。高溫烹飪產生的雜環胺是明確致癌物,燒烤、油炸最危險。

3、運動啟動腸道蠕動

每週15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,快走、游泳都不錯。久坐人群每1小時起來活動3-5分鐘,簡單扭腰就能刺激腸道蠕動。

腸道健康需要日常養護,別等報.警才重視。如果出現文中提到的症狀,建議儘快到消化內科就診。記住:怕做腸鏡的猶豫,可能錯過最佳治療時機。現在醫療技術已經讓檢查過程輕鬆很多,為自己的健康勇敢一次很值得。

您可能感興趣

LEAVE A REPLY

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!
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

- Advertisment -
AD2

最多人閱讀

最新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