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頁健康熱點腸癌不痛不癢?醫生強調:排...

腸癌不痛不癢?醫生強調:排便如果存在 4 表現,建議儘早做腸鏡

上廁所時刷手機的你,可能正錯過身體發出的重要信號!腸癌早期往往”靜悄悄”,但排便習慣會悄悄”告密”。別等腹痛便血才後悔,這些細微變化才是關鍵警.報。

一、排便習慣的4個危險信號

1、突然的便秘腹瀉交替

原本規律的排便突然變得紊亂,時而便秘時而腹瀉,持續超過兩周。這種變化可能是腫瘤影響腸道正常蠕動所致。

2、大便形狀變細如鉛筆

持續排出細條狀大便,說明腸道某處可能出現狹窄。腫瘤生長會逐漸佔據腸腔空間,導致糞便通過時被擠壓變形。

3、排便後仍有便意

總感覺沒排乾淨,頻繁產生便意卻排不出東西。這種情況提示直腸可能有占位性病變刺激腸壁神經。

4、大便顏色異常發黑

排除飲食因素後,持續出現柏油樣黑便要警惕。這可能是上消化道出血後,血液在腸道分解產生的變化。

二、哪些人該提前做腸鏡篩查

1、40歲以上人群

年齡是腸癌重要風險因素,建議40歲起每5年做一次腸鏡。有家族史者應提前至35歲開始篩查。

2、長期高脂低纖維飲食者

愛吃紅肉、加工食品,蔬果攝入不足的人群,腸道更易發生病變。

3、慢性腸道炎症患者

潰瘍性結腸炎、克羅恩病等患者,需要更密切的監測隨訪。

4、肥胖及糖尿病患者

代謝異常人群的腸癌風險比普通人高2-3倍,建議加強篩查。

三、腸鏡檢查沒你想的可怕

1、無痛技術很成熟

現在多數醫院提供無痛腸鏡選項,睡一覺就完成檢查,全程約20分鐘。

2、準備工作最關鍵

檢查前3天低渣飲食,清腸藥要按要求喝完,腸道清潔度直接影響檢查效果。

3、發現息肉當場處理

多數小息肉可以在檢查時直接切除,避免日後癌變風險。

4、預防比治療更重要

每天30克膳食纖維(約兩碗蔬菜+一個蘋果),每週150分鐘運動,能降低40%腸癌風險。戒煙限酒,控制體重在BMI24以下,這些生活細節比任何補品都管用。

腸道是人體最大的免疫器官,它的健康值得你定期”檢修”。別讓”不好意思”耽誤早篩,更別等出現症狀才就醫。記住:腸癌早期治療幾率超90%,而晚期五年生存率不足20%。這個數字對比,足夠讓你放下手機認真感受下一次排便了嗎?

您可能感興趣

LEAVE A REPLY

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!
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

- Advertisment -
AD2

最多人閱讀

最新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