腫瘤患者確實需要特別警惕血栓風險,這可不是危言聳聽。當異常凝血機制被啟動時,那根要命的血栓可能就藏在某次久坐或脫水之後。別等意外發生才後悔,這三件事現在做還來得及。
一、為什麼腫瘤患者容易”招”血栓
1、腫瘤本身會釋放促凝物質
某些癌細胞能直接啟動凝血系統,就像體內安裝了微型凝血開關。血液中纖維蛋白原水準升高,讓血液變得粘稠如粥。
2、治療過程的影響
部分治療手段會損傷血管內皮,血管壁變得粗糙就容易掛住凝血因數。治療期間活動量減少,肌肉泵血功能減弱也是誘因。
3、長期臥床的隱患
住院期間超過3天臥床,小腿靜脈血流速度會下降50%以上。血液淤積在下肢靜脈,就像堵車時越聚越多的車輛。
二、必須牢記的三大預防措施
1、科學活動下肢肌肉
清醒時每小時做10次踝泵運動:腳尖最大限度勾起再下壓。情況允許時每天下床活動3次,每次5分鐘比整天躺著強。
2、重視水分補充記錄
用帶刻度的水杯記錄飲水量,每天不少於1500ml。小便顏色呈淡檸檬色說明補水達標,深黃色就要立即補水。
3、留意這些危險信號
單側腿突然腫脹發熱要警惕,這是深靜脈血栓典型症狀。不明原因的呼吸急促或胸痛,可能是肺栓塞在報.警。
三、特殊時期的加強防護
1、圍手術期管理
術前6小時開始穿彈力襪,術後儘早開始床上踝泵運動。麻醉清醒後就可以嘗試翻身活動,別等醫生催促才行動。
2、化療期間的注意點
選擇寬鬆衣物避免局部壓迫,輸液時經常握拳促進血液迴圈。PICC置管患者要按時進行導管維護。
3、居家休養不鬆懈
看電視時在腳下墊個矮凳,保持膝關節高於髖關節。乘坐長途交通工具,每2小時要起身走動片刻。
血栓預防貴在堅持,這些措施看似簡單卻能救.命。有位肺癌患者堅持做踝泵運動,住院期間各項指標比年輕人還穩定。記住專業的事要交給專業的人,出現可疑症狀立即聯繫主治醫生。把預防措施變成日常生活習慣,才能有效降低風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