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頁健康熱點能否長壽,先查骨密度?醫生...

能否長壽,先查骨密度?醫生透露:65歲後,骨密度儘量在這個範圍

人到中年,最怕聽到體檢報告裏”骨量減少”四個字。隔壁王阿姨上周買菜時崴了下腳,居然就骨折了,醫生說這是典型的骨質疏鬆惹的禍。其實骨骼健康就像存養老金,30歲後就開始”只取不存”了,但很多人直到退休才想起要”補繳”。

一、骨密度數值的秘密

1、T值背後的健康密碼

體檢報告上那個叫”T值”的數字,-1到1之間算正常,-1到-2.5提示骨量減少,低於-2.5就是骨質疏鬆。這個數值每降低1,骨折風險就翻倍。

2、Z值裏的年齡真相

另一個”Z值”是和同齡人對比的結果。如果Z值明顯偏低,說明你的骨齡比實際年齡老得多,要當心”人未老骨先衰”。

二、65歲後的黃金標準

1、關鍵部位的警戒線

腰椎T值最好保持在-1以上,髖部至少要-1.5以上。這兩個部位一旦骨折,臥床風險極高。

2、男女不同的護骨重點

女性絕經後骨量每年流失2%-3%,要特別關注橈骨遠端。男性則要注意椎體和髖部,這裏承重多、易受傷。

三、養骨不能只靠鈣片

1、被忽視的補鈣搭檔

維生素D3每天要補800-1000IU,否則吃進去的鈣都白搭。鎂元素和維生素K2就像鈣的”搬運工”,幫鈣精准沉積在骨骼裏。

2、骨骼最愛的三種運動

快走時腳跟著地的衝擊力能刺激骨細胞,游泳的水壓相當於給骨骼做按摩,太極拳的扭轉動作最能鍛煉骨小梁結構。每週運動3-5次,每次30分鐘見效。

四、傷骨習慣排行榜

1、隱形鈣殺手

每天超過3杯咖啡會加速鈣流失,碳酸飲料裏的磷酸會”偷走”骨骼裏的礦物質。愛吃鹹的人要注意,每多攝入1克鹽,尿鈣就多流失20毫克。

2、最毀骨頭的姿勢

窩在沙發裏刷手機,腰椎承受的壓力是站著的2倍。蹺二郎腿會導致骨盆傾斜,影響下肢骨骼受力平衡。

最近有項追蹤10年的研究發現,堅持補鈣+運動的人,65歲後骨折風險能降低40%。記住養護骨骼要趁早,等出現駝背、身高縮水再補救就晚了。從今天開始,放下手中的咖啡杯,換上運動鞋出門走走吧,你的骨骼會感謝這個決定!

您可能感興趣

LEAVE A REPLY

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!
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

- Advertisment -
AD2

最多人閱讀

最新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