星期五, 25 7 月, 2025
主頁健康熱點老年癡呆後期人有多受罪?醫...

老年癡呆後期人有多受罪?醫生歎息:這3種“痛苦”難以承受

老年癡呆像一場緩慢的倒帶,把人生一點一點擦除。當病情發展到後期,那些我們習以為常的吃飯、走路、說話,都變成了需要重新學習的技能。這不是簡單的”記性不好”,而是一場身體與靈魂的雙重考驗。

一、失去自我的痛苦

1、記憶宮殿崩塌

連最親.密的家人都認不出來,鏡子裏的自己變成陌生人。有位患者總是對著結婚照問:”這個漂亮姑娘是誰?”其實那是年輕時的她自己。

2、行為失控的窘迫

可能會當眾脫衣服、撿拾垃圾、把糞便抹在牆上。這些異常行為不是故意為之,而是大腦失去了對行為的控制能力。

3、語言能力退化

從忘記辭彙到只能說單字,最後完全喪失語言能力。想表達需求卻說不出,只能通過哭喊來發洩。

二、身體機能衰退的痛苦

1、吞咽功能喪失

連喝水都可能嗆到,需要鼻飼管維持營養。據統計,90%的晚期患者會出現吞咽困難。

2、肌肉萎縮僵硬

長期臥床導致肌肉萎縮,關節逐漸僵硬。最後會變成胎兒般的蜷縮姿勢,醫學上稱為”屈曲攣縮”。

3、大小便失禁

控制排泄的神經受損,需要全天候使用尿布。皮膚長期潮濕容易引發褥瘡,每2小時需要翻身一次。

三、併發症帶來的痛苦

1、肺部感染

臥床導致的墜積性肺炎是常見死因,患者往往無力咳嗽排痰液。

2、營養不良

進食困難加上代謝紊亂,很多患者瘦得皮包骨頭,靜脈清晰可見。

3、疼痛無法表達

即使有疼痛也無法說出,只能通過表情、呻吟等細微變化來判斷。

看著至親一點點”消失”,家屬往往面臨艱難選擇:插不插胃管?用不用抗生素?每個決定都充滿倫理困境。更殘酷的是,患者可能已經感受不到家人的愛與陪伴。有位護理員說:”我們不是在照顧病人,是在照顧一段正在消失的記憶。”

預防永遠勝於治療。中年時期就要注意控制血壓血糖,保持社交活動和腦力鍛煉。發現早期症狀儘早就醫,現有藥物雖然不能治癒,但可以延緩病情進展。記住,愛是最後的語言——即使記憶消失,緊握的雙手依然能傳遞溫度。

您可能感興趣

LEAVE A REPLY

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!
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

- Advertisment -
AD2

最多人閱讀

最新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