缺血性中風就像身體裏的”交通大堵塞”,當腦部血管突然被”路障”堵住,腦細胞就會因為”斷糧”而罷工。這種危險的狀況,往往不是突然發生的,而是多種因素長期作用的結果。瞭解這些”肇事原因”,才能更好地守護我們的腦血管健康。
一、血管本身的”老化問題”
1、動脈粥樣硬化
血管內壁逐漸形成斑塊,就像水管裏的水垢。這些斑塊可能突然破裂,引發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。頸動脈和腦動脈的斑塊尤其危險。
2、小動脈玻璃樣變
長期高血壓會讓腦部小血管壁變厚變脆,管腔逐漸狹窄。這種情況在糖尿病患者中更為常見。
二、心臟問題的”遠程影響”
1、房顫導致的血栓
心房顫動時心臟跳動,容易在心耳形成血栓。這些血栓可能隨血流進入腦動脈,引發栓塞。
2、心臟瓣膜病變
風濕性心臟病或人工瓣膜可能產生微小血栓。這類血栓通常較大,堵塞的血管也更粗。
三、血液狀態的”異常變化”
1、血液黏稠度增高
脫水、紅細胞增多等情況會使血液變”稠”,流動速度減慢,增加血栓風險。
2、凝血功能異常
某些遺傳性疾病或腫瘤患者,血液處於高凝狀態,容易自發形成血栓。
四、其他容易被忽視的因素
1、血管炎性疾病
自身免疫性疾病可能攻擊血管壁,造成血管炎症和狹窄。
2、血管痙攣
偏頭痛發作時可能伴隨腦血管痙攣,嚴重時會導致血流中斷。
3、低血壓狀態
血壓突然下降時,腦部供血可能不足,尤其是已有血管狹窄的人群。
預防勝於治療,控制血壓、血糖、血脂是保護腦血管的基礎。40歲以上人群建議每年檢查頸動脈超聲,房顫患者要遵醫囑進行抗凝治療。記住,中風前的預警信號包括突然的面部不對稱、肢體無力、言語不清等,出現這些症狀要立即就醫。腦血管健康需要日常精心呵護,從今天開始關注你的血管狀態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