星期一, 28 7 月, 2025
主頁健康熱點結腸癌卸下偽裝前,它可能在...

結腸癌卸下偽裝前,它可能在“扮演”痔瘡或其他“角色”,要當心

看到馬桶裏的血跡,很多人第一反應就是”又犯痔瘡了”。先別急著下單痔瘡膏,有些狡猾的疾病最擅長玩”角色扮演”。有位40歲的程式員,把反復便血當痔瘡治了半年,直到腹痛難忍才查出真相…

一、這些症狀容易被誤讀

1、間歇性便血:鮮紅色血跡不一定是痔瘡

痔瘡出血多在排便後滴血,血液鮮紅且不與糞便混合。但某些情況下的鮮血便,可能是腸道問題的信號,特別是伴隨排便習慣改變時。

2、裏急後重感:別總怪”腸胃敏感”

總有便意卻排不幹.淨,不一定是腸易激綜合征。如果持續兩周以上,尤其伴有消瘦、乏力,建議做個詳細檢查。

3、大便變細變形:警惕”通道”被擠壓

正常大便呈香蕉狀,若持續出現鉛筆樣細便,可能是腸道空間被占位的表現。別簡單歸咎於”最近吃得少”。

二、三大迷惑性偽裝術

1、模仿痔瘡:都會便血

關鍵區別在於伴隨症狀。單純痔瘡通常不會引起持續性腹痛、體重下降等全身症狀。

2、偽裝成腸炎:都有腹瀉

普通腸炎腹瀉多在一周內緩解,若腹瀉便秘交替出現超過一個月,就要提高警惕。

3、冒充消化不良:都有腹脹

飯後腹脹不一定是胃病,特別是夜間症狀加重、平躺更明顯時,可能提示問題不在胃部。

三、簡單自測法

1、觀察症狀持續時間

普通痔瘡發作通常2-3天緩解,若症狀持續兩周不改善,就該考慮其他可能性。

2、記錄伴隨症狀

做個症狀日記:是否出現不明原因貧血、體重下降超過5%、夜間被腹痛驚醒等危險信號。

3、查看家族病史

直系親屬有相關病史的,建議比常規篩查年齡提前5-10年開始定期檢查。

四、關鍵預防策略

1、篩查要趁早

普通人群45歲起建議做第一次腸鏡,高危人群可提前至40歲。不要等有症狀才檢查。

2、飲食三增三減

增加膳食纖維、菌菇類、十字花科蔬菜;減少紅肉、加工食品、高溫燒烤的攝入頻次。

3、運動有講究

每週3次30分鐘以上的有氧運動,能促進腸道蠕動。避免久坐,每小時起身活動2分鐘。

身體發出的信號,有時候就像加密電報,需要專業”解碼器”才能破譯。那位程式員後來做了全面檢查,幸好發現得不算太晚。記住,任何異常症狀持續超過兩周,就該按下”暫停鍵”認真對待。健康這件事,寧可小題大做,也別錯失良機。

您可能感興趣

LEAVE A REPLY

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!
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

- Advertisment -
AD2

最多人閱讀

最新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