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最擔心的併發症之一,但很多人往往等到腳部潰爛才發現問題。其實在嚴重病變發生前,我們的雙腳早就發出過求.救信號。今天就帶大家識別這些危險信號,把問題扼殺在萌芽狀態。
一、腳部皮膚出現這些變化要警惕
1、異常乾燥脫屑
血糖升高會導致汗腺和皮脂腺功能異常,腳部皮膚會變得異常乾燥,甚至出現魚鱗狀脫屑。這種乾燥不是普通潤膚霜能緩解的,需要特別注意。
2、顏色改變
局部皮膚發紅、發紫或變暗都是血液迴圈異常的表現。特別是腳趾甲周圍和腳底部位的顏色變化,往往預示著微循環障礙。
3、莫名瘙癢
持續性的腳部瘙癢,尤其是夜間加重的症狀,可能是高血糖引發的神經病變早期表現。
二、腳部感覺異常別忽視
1、刺痛或麻木感
像螞蟻爬行般的刺痛感,或者穿襪子像隔了層紙的麻木感,都是典型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症狀。
2、溫度覺減退
無法準確感知水溫冷暖,容易發生燙傷而不自知,這種情況在洗腳時尤為危險。
3、位置覺異常
走路時有踩棉花感,或者經常無故絆倒,說明深感覺已經受到影響。
三、腳部形態的細微改變
1、足弓變形
逐漸出現扁平足或高弓足等形態改變,這是足部小肌肉萎縮的結果。
2、趾甲變厚
趾甲增厚、變形,容易發生嵌甲,這種改變往往伴隨著真菌感染風險增加。
3、關節僵硬
足部小關節活動度下降,特別是晨起時僵硬感明顯,要警惕夏科氏關節病的可能。
四、傷口癒合能力下降
1、小傷口久不癒合
平常幾天就能好的小傷口,持續兩周以上不見好轉,這是局部供血不足的典型表現。
2、反復出現雞眼老繭
同一部位反復出現厚繭或雞眼,說明該處持續受到異常壓力,有發生潰瘍的風險。
3、無痛性水泡
腳部莫名出現水泡卻不覺得疼痛,這種”無症狀”表現反而更危險。
預防永遠勝於治療。糖尿病患者每天要像檢查血糖一樣認真檢查雙腳,特別是趾縫、足底等容易忽略的部位。發現上述任何異常,都要及時就醫。記住,早期干預可以避免85%的截肢風險。從現在開始,給你的雙腳多一份關愛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