星期六, 26 7 月, 2025
主頁健康熱點糖尿病患者,要跨過糖尿病足...

糖尿病患者,要跨過糖尿病足這個“坎”,早期5個症狀,留心觀察

糖尿病足是糖友最怕的併發症之一,但很多人直到腳部潰爛才發現問題。其實身體早就發出過求.救信號,只是被忽視了。今天教你識別5個早期徵兆,把危險扼殺在萌芽裏。

一、腳部皮膚出現這些變化要警惕

1、異常乾燥脫屑

血糖升高會導致汗腺功能紊亂,腳部皮膚失去滋潤。如果發現腳後跟皸裂、脫皮嚴重,普通的潤膚霜無法緩解,就要引起重視。

2、顏色改變

局部皮膚發紅、發紫或變蒼白,可能是血液迴圈障礙的信號。特別是腳趾顏色變深,往往預示著微血管病變。

二、這些異常感覺別不當回事

1、螞蟻爬行感

很多患者描述早期會有腳底螞蟻爬的感覺,這是典型的外周神經病變症狀。高血糖會損傷神經纖維,導致異常感覺。

2、對溫度不敏感

泡腳時分辨不出水溫高低,容易燙傷。神經損傷會使溫度覺減退,這是糖尿病足的高危信號。

三、足部結構悄悄在改變

1、腳型變形

長期血糖控制不佳會導致足部肌肉萎縮,出現爪形趾、扁平足等畸形。這些改變會增加局部壓力,容易形成潰瘍。

2、指甲異常

趾甲變厚、變形,或者容易發生嵌甲,都可能是微循環障礙的表現。修剪時要格外小心,避免造成微小傷口。

四、傷口癒合變慢要當心

1、小傷口久不癒合

正常人腳上小傷口3-5天就能結痂,糖尿病患者可能兩周都不見好。這種癒合延遲是血管和神經雙重病變的結果。

2、反復感染

同1個部位反復出現紅腫、化膿,說明局部抵抗力下降。要特別注意腳趾縫等潮濕部位,這些地方最容易滋生細菌。

五、行走時出現這些情況

1、間歇性跛行

走一段路就感覺腳痛,休息後緩解,再走又痛。這是下肢缺血的典型表現,說明血管已經出現狹窄或堵塞。

2、平衡感變差

經常無緣無故絆倒,可能是足部感覺神經受損導致的。這種情況摔倒後容易造成嚴重創傷,要特別注意防摔。

發現以上任何症狀,都建議儘快做專業檢查。日常要養成每天檢查雙腳的習慣,重點觀察腳底、趾縫等隱蔽部位。控制血糖是根本,但同樣重要的是:選鞋要寬鬆透氣,洗腳水溫不超過37℃,絕對不要赤腳行走。記住,糖尿病足防大於治,早期干預能避免80%的截肢風險。從今天開始,好好呵護你的雙腳吧!

您可能感興趣

LEAVE A REPLY

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!
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

- Advertisment -
AD2

最多人閱讀

最新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