糖尿病患者最怕什麼?不是美食誘惑,不是運動偷懶,而是明明很努力控糖,血糖儀上的數字卻像過山車一樣忽高忽低!今天要說的這幾個控糖誤區,可能正是你血糖不穩的”隱形推手”。
一、飲食控制不等於餓肚子
1、過度節食反升糖
餓得頭暈眼花時,身體會啟動應激機制,反而促使血糖升高。合理做法是少量多餐,每餐七分飽。
2、不吃主食很危險
完全斷碳水的極端做法,可能引發酮症酸中毒。建議選擇低GI的粗糧,控制好分量就行。
3、水果一刀切不科學
草莓、蘋果等低糖水果可以適量吃,但要避開榴蓮、荔枝等高糖品種,最好在兩餐之間食用。
二、運動方式有講究
1、空腹運動風險大
容易誘發低血糖,建議餐後1小時再運動,隨身攜帶糖果應急。
2、劇烈運動要不得
突然的高強度運動會導致應激性高血糖,快走、游泳等有氧運動更適合。
3、三天打魚兩天曬網
運動間隔超過48小時,胰島素敏感性就會下降,最好保持每天規律運動。
三、用藥常見雷區
1、自行調整藥量
看到血糖降了就減藥,高了就加量,這種隨意調整反而打亂血糖節奏。
2、迷信偏方停藥
某些”根.治糖尿病”的偏方不僅無效,停用正規藥物還可能引發危險。
3、忽視用藥時間
不同降糖藥服用時間有講究,餐前、餐中、餐後效果大不同。
四、監測血糖的學問
1、只測空腹血糖
餐後2小時血糖同樣重要,理想監測應該包含三餐前後及睡前7個時間點。
2、憑感覺判斷血糖
頭暈手抖不一定是低血糖,高血糖也可能有類似症狀,必須用血糖儀確認。
3、記錄流於形式
簡單的數字記錄沒有意義,要同時標注飲食、運動、用藥等情況才有參考價值。
控糖是個技術活,更是個耐心活。有位糖友堅持記錄3個月的血糖數據,終於找到自己吃二兩米飯配半碗青菜時血糖最平穩。記住,控糖不是和自己較勁,而是要學會聽懂身體發出的信號。從今天開始,檢查一下自己是否踩了這些”坑”,相信你也能找到屬於自己的平穩節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