星期六, 26 7 月, 2025
主頁健康熱點糖尿病患者,引起腳痛時,警...

糖尿病患者,引起腳痛時,警惕是哪些問題造成的,需重視

糖尿病患者出現腳痛可不是小事!這可能是身體發出的”紅色警.報”。很多人以為只是走路多了累的,隨便泡泡腳就完事,殊不知背後可能藏著大問題。今天咱們就來扒一扒,糖尿病患者的腳痛到底在”痛”什麼?

一、神經病變:最隱蔽的”隱形殺手”

1、周圍神經病變

長期高血糖會慢慢”啃食”神經,導致腳部感覺異常。你可能會有螞蟻爬行的感覺,或者對冷熱不敏感。更可怕的是,有些患者被燙傷都感覺不到疼。

2、自主神經病變

這種病變會讓腳部汗腺”罷工”,皮膚變得乾燥開裂。就像老樹皮一樣,稍微不注意就可能裂開口子,給細菌大開方便之門。

二、血管問題:供血不足的”斷糧危.機”

1、下肢動脈硬化

血糖高會讓血管”生銹”,血流變慢。你會發現走一段路就腿疼,必須停下來休息。這就像給發動機斷油,肌肉當然要”抗議”。

2、微循環障礙

毛細血管網被糖分”糊住”,腳趾頭可能發紫發暗。冬.天特別明顯,穿再厚的襪子也暖和不起來,嚴重時連指甲都不長了。

三、感染風險:小傷口變”麻煩”

1、真菌感染

腳趾縫發白、脫皮還特別癢?這可不是普通的腳氣。糖尿病人的真菌感染特別頑固,反反復複好不了。

2、細菌感染

一個小水泡可能演變成大潰瘍。有些患者就因為剪指甲不小心,最後導致嚴重感染。血糖高的時候,細菌繁殖速度堪比”開了掛”。

四、關節病變:被忽視的”變形記”

1、夏科關節

這是糖尿病特有的關節病,腳掌會慢慢變形,最後形成”搖椅腳”。早期可能只是隱隱作痛,等發現時已經晚了。

2、骨質疏鬆

高血糖會”偷走”骨頭裏的鈣質,稍微崴一下就可能骨折。很多老人以為是年紀大了,其實跟血糖控制不好大有關係。

五、日常防護的”黃金法則”

1、每天必做的足部檢查

養成睡前檢查腳底的習慣,重點看有沒有傷口、水泡。建議準備個小鏡子,連腳底板都要看清楚。

2、洗腳水溫要嚴格把控

先用手肘試水溫,37℃左右最合適。千萬別相信腳的感覺,神經病變可能讓你對溫度”失靈”。

3、鞋子選擇有講究

下午腳脹的時候去買鞋,要留出一指的空間。最好選圓頭鞋,避免擠壓腳趾。新鞋穿1-2小時就要脫下來檢查。

4、指甲修剪要小心

剪成平直形,邊緣用銼刀磨圓。千萬別剪太短,容易形成嵌甲。如果視力不好,一定要找人幫忙。

5、保濕工作不能忘

洗完腳馬上塗潤膚霜,但腳趾縫要保持乾燥。選擇無香型產品,避免刺激皮膚。

記住,糖尿病足的問題都是”溫水煮青蛙”,等感覺到痛往往已經晚了。建議每3個月去醫院做一次專業檢查,別等腳出問題了才著急。控制好血糖是根本,同時要戒煙、控制血壓血脂。你的腳要陪你走一輩子,可得好好愛護它們!

您可能感興趣

LEAVE A REPLY

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!
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

- Advertisment -
AD2

最多人閱讀

最新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