糖尿病患者最怕的往往不是血糖儀上的數字,而是身上那些不起眼的小傷口。有位糖友不小心被紙劃傷手指,結果兩個月都沒癒合,最後不得不去醫院處理。這種”小傷變大患”的情況在糖友中並不少見,到底該怎麼科學處理傷口呢?
一、為什麼糖尿病患者的傷口難癒合
1、高血糖環境作祟
持續高血糖會導致血管病變,影響傷口部位的血液供應。就像給植物澆水的水管堵塞了,營養和氧氣都輸送不到傷口處。
2、神經損傷隱患
長期高血糖可能引發周圍神經病變,患者對疼痛、溫度的感知能力下降。有時候傷口已經感染化膿了,患者卻感覺不到明顯疼痛。
3、免疫力受影響
高血糖狀態下,白細胞戰鬥力大打折扣。原本能輕鬆消滅的細菌,現在可能變成難以對付的”強敵”。
二、傷口處理的黃金三步法
1、清潔階段
發現傷口後立即用流動清水沖洗,水溫控制在30℃左右。避免使用雙氧水等刺激性消毒劑,可以選擇溫和的生理鹽水。
2、包紮階段
清洗後用無菌紗布輕輕拍幹,塗抹醫生建議的藥膏。包紮時注意鬆緊適度,太緊會影響血液迴圈,太松又起不到保護作用。
3、觀察階段
每天檢查傷口2-3次,留意紅腫、滲液、異味等感染跡象。記錄傷口大小變化,發現異常及時就醫。
三、這些傷口要特別警惕
1、足部傷口
由於距離心臟最遠,血液迴圈較差,足部傷口最容易惡化。即使只是鞋子磨破的小水泡,也要認真對待。
2、關節處傷口
關節活動頻繁,傷口容易反復裂開。處理時要考慮固定問題,必要時使用特殊敷料。
3、深度傷口
超過0.5釐米的傷口建議儘早就醫,可能需要專業清創處理,避免內部感染。
四、日常防護更重要
1、養成檢查習慣
每天睡前檢查全身皮膚,特別是腳底、趾縫等隱蔽部位。可以準備一個帶手柄的小鏡子輔助檢查。
2、選擇合適鞋襪
避免穿新鞋走遠路,襪子要選無骨縫的棉質款。買鞋時間最好安排在下午,這時腳部略有腫脹,能買到更合腳的尺寸。
3、控制基礎疾病
除了管理血糖,還要注意血壓和血脂。三高控制得好,血管狀態改善,傷口癒合能力自然提升。
記住,預防永遠比治療更重要。糖友們修剪指甲要小心,做家務戴手套,雨天注意防滑。如果不慎受傷,千萬別抱著”小傷口無所謂”的心態,及時正確處理才能避免嚴重後果。把這些知識分享給身邊的糖友,讓大家都能遠離傷口困擾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