糖尿病和尿毒癥看似不相關,實則暗藏玄機!你知道嗎?長期血糖控制不佳,腎臟就像泡在糖水裏工作,日積月累就會”罷工”。這不是危言聳聽,數據顯示約三分之一的糖尿病患者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腎臟損傷。但別慌,只要做好這幾點,就能讓腎臟遠離危險。
一、血糖監測要像刷牙一樣養成習慣
1、空腹血糖和餐後血糖都要測
很多人只關注空腹血糖,其實餐後血糖飆升對血管傷害更大。建議每天至少測4次:空腹+三餐後2小時。
2、做好血糖記錄
用手機APP或筆記本記錄每次測量結果,就診時給醫生參考。注意記錄異常波動時的飲食和活動.情況。
3、定期查糖化血紅蛋白
這個指標能反映近3個月的平均血糖水準,每3個月檢查一次最理想。
二、飲食控制不是餓肚子
1、主食要會選
把白米飯換成雜糧飯,麵條選全麥的。每餐主食控制在一個拳頭大小,搭配足量蔬菜。
2、蛋白質要優質
選擇魚蝦、雞胸肉、豆製品等,紅肉每週不超過3次。注意腎功能異常時要調整蛋白攝入量。
3、水果可以吃但要會吃
避開荔枝、龍眼等高糖水果,蘋果、梨等中等糖分水果每天不超過200克,最好在兩餐之間吃。
三、運動是天然的降糖藥
1、有氧運動要堅持
快走、游泳、騎自行車都不錯,每週至少5天,每次30-45分鐘。注意運動前後要測血糖。
2、抗阻訓練不能少
啞鈴、彈力帶等力量訓練每週2-3次,能提高胰島素敏感性。從輕重量開始,避免受傷。
3、避免久坐
每坐1小時就站起來活動5分鐘,簡單的伸展運動也能幫助血糖代謝。
四、定期檢查腎臟功能
1、尿微量白蛋白檢查
這是最早發現腎損傷的指標,糖尿病患者至少每年查一次。
2、血肌酐和尿素氮
這兩項能反映腎臟過濾功能,檢查頻率根據醫生建議調整。
3、血壓監測
高血壓會加速腎損傷,家庭自測血壓要保持在130/80mmHg以下。
五、這些傷腎習慣要改掉
1、不亂吃止痛藥
某些藥物會加重腎臟負擔,用藥前一定要諮詢醫生。
2、不憋尿
憋尿可能導致尿液反流,增加腎臟感染風險。
3、不熬夜
睡眠不足會影響激素分泌,間接導致血糖波動。
其實預防尿毒癥的關鍵就在於日常細節。有位糖齡15年的患者,堅持做到這些後,腎功能指標一直保持正常。記住,糖尿病不可怕,可怕的是對它不管不顧。從今天開始,把這些護腎習慣融入生活,你的腎臟會感謝你的用心呵護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