豬肉作為中.國人餐桌上的主角,最近卻被推上了風口浪尖。有人說它是致癌的”罪魁禍首”,有人卻說它營養豐富不能不吃。到底該信誰?今天咱們就來掰扯清楚這個讓人糾結的問題。
一、豬肉真的會致癌嗎?
1、世界衛生組織的報告
2015年國際癌症研究機.構確實將紅肉列為2A類致癌物。但要注意,這個分類指的是”可能致癌”,而不是”一定致癌”。
2、關鍵在食用量
任何食物過量都可能帶來風險。居民膳食指南建議,每天畜禽肉攝入量控制在40-75克是安全的。
3、烹飪方式更重要
高溫油炸、燒烤產生的雜環胺等物質,才是真正需要警惕的致癌物。
二、這兩種肉要特別注意
1、加工肉製品
香腸、火腿、培根等加工肉製品被列為1類致癌物。它們含有的亞硝酸鹽在體內會轉化為亞硝胺,增加胃癌風險。
2、反復解凍的凍肉
反復解凍會導致細菌大量繁殖,產生有害物質。建議將大塊肉分裝成小份冷凍。
三、健康吃豬肉的4個秘訣
1、選對部位
裏脊肉、後腿肉脂肪含量較低,更適合經常食用。五花肉、豬頭肉等脂肪含量高的部位要控制。
2、搭配蔬菜
豬肉與富含維生素C的蔬菜同食,能減少亞硝酸鹽的危害。比如青椒炒肉片就是不錯的選擇。
3、低溫烹飪
蒸、煮、燉等低溫烹飪方式更健康。如果一定要煎炸,控制油溫不要超過180℃。
4、控制總量
成年人每週紅肉攝入量建議不超過500克,平均到每天就是70克左右。
四、這些人群要特別注意
1、有家族病史者
直系親屬中有消化道腫瘤患者的,要更加嚴格控制紅肉攝入。
2、慢性病患者
高血壓、高血脂人群要選擇瘦肉,控制脂肪攝入。
3、中老年人
代謝能力下降,建議適當減少紅肉比例,增加白肉和豆製品。
其實不必對豬肉”談虎色變”,關鍵是要掌握科學的食用方法。與其糾結吃不吃豬肉,不如多關注整體飲食結構的合理性。記住,沒有不好的食物,只有不好的吃法。從現在開始調整飲食習慣,讓每一口肉都吃得明明白白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