痛風發作時疼得撕心裂肺,不發作時又像沒事人一樣——這種”好了傷疤忘了疼”的心態,讓很多患者陷入”痛時吃藥,不痛就忘”的惡性循環。但你知道嗎?尿酸結晶就像沉默的刺客,正在你體內悄悄搞破壞!
一、關節裏的”定時炸.彈”
1.痛風石悄然形成
長期高尿酸會讓尿酸鹽結晶沉積在關節周圍,形成堅硬的痛風石。這些”小石頭”不僅影響關節活動,嚴重時會導致關節變形。曾經有位患者手指關節的痛風石長得像核桃大,連筷子都拿不穩。
2.關節功能永久損傷
反復發作的痛風會侵蝕關節軟骨,造成不可逆的損傷。X光片顯示,患病10年以上的患者,關節間隙明顯變窄,就像生銹的門軸一樣活動受限。
二、腎臟在默默”哭泣”
1.尿酸結晶堵塞腎小管
約1/3的痛風患者會出現腎臟損害。顯微鏡下能看到,尿酸結晶像玻璃碴一樣堆積在腎小管,導致腎功能逐漸下降。
2.腎結石風險增加5倍
高尿酸環境特別容易形成結石,痛風患者出現腎絞痛的概率是普通人的5倍。有些患者甚至需要手術取石。
三、血管裏的”隱形殺手”
1.加速動脈粥樣硬化
尿酸結晶會刺激血管內皮,促進脂質沉積。數據顯示,痛風患者發生心梗的風險比常人高60%。
2.誘發高血壓
高尿酸會影響腎素-血管緊張素系統,約40%的痛風患者同時患有高血壓,形成惡性循環。
四、代謝紊亂的”多米諾效應”
1.加重胰島素抵抗
尿酸代謝異常與糖代謝紊亂互為因果,痛風患者得糖尿病的幾率是普通人的3倍。
2.脂肪肝風險上升
肝臟處理尿酸的同時還要應對脂肪代謝,長期超負荷工作會導致脂肪肝發生率顯著增高。
看到這裏你還敢”不痛不治”嗎?其實控制尿酸就像管理水庫水位,既要及時開閘洩洪(發作期治療),也要平時注意蓄水調節(間歇期管理)。建議每3個月復查一次尿酸值,把指標控制在360μmol/L以下。管住嘴、邁開腿、按時用藥,別給尿酸結晶搞破壞的機會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