痔瘡和腸癌,兩種看似毫不相干的疾病,卻經常讓人傻傻分不清楚。不少人把腸癌的早期信號誤認為是痔瘡發作,結果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機。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兩個”偽裝大師”的區別,幫你練就一雙火眼金睛。
一、3個最容易被混淆的症狀
1、便血:顏色暗藏玄機
痔瘡出血通常是鮮紅色,血液浮在糞便表面。腸癌出血則多為暗紅色,常與糞便混合,有時還帶有黏液。如果發現便血顏色變深,一定要提高警惕。
2、排便習慣改變:別忽視身體信號
痔瘡患者可能因為疼痛而害怕排便,但腸癌導致的改變更持久。比如突然出現的便秘腹瀉交替、排便不盡感,或者糞便形狀變細如鉛筆,都值得注意。
3、疼痛位置:透露疾病真相
痔瘡疼痛多集中在肛門附近,排便時加重。腸癌疼痛則可能出現在下腹部,且隨著病情發展會持續存在,與排便沒有直接關聯。
二、腸癌獨有的危險信號
1、不明原因的體重下降
如果在沒有刻意節食或運動的情況下,1個月內體重減輕超過5%,這可能是身體發出的警.報。腫瘤消耗營養會導致這種情況。
2、貧血症狀不容忽視
經常感到乏力、頭暈、面色蒼白?腸癌引起的慢性失血會導致缺鐵性貧血,這種貧血往往進展緩慢,容易被忽視。
3、腹部腫塊要當心
部分患者能在右下腹摸到質地較硬的包塊,按壓時可能有輕微疼痛。這通常是腫瘤長大的表現。
三、高危人群要特別留意
1、年齡超過45歲
腸癌發病率隨年齡增長而上升,建議45歲以上人群定期做腸鏡檢查。
2、有家族遺傳史
直系親屬中有人患過腸癌,你的風險會比普通人高2-3倍。
3、長期不良生活習慣
愛吃紅肉、加工食品,蔬果攝入不足,久坐不動,這些都會增加患病風險。
四、簡單實用的自檢方法
1、觀察糞便
養成便後看一眼的習慣,注意顏色、形狀、有無黏液等異常。
2、記錄身體變化
建立健康日記,記錄排便頻率、體重變化等,發現異常及時就醫。
3、定期體檢
糞便隱血試驗是最基礎的篩查手段,建議每年做一次。
如果發現上述異常信號,別急著對號入座,更不要自己嚇自己。及時到正規醫院消化科就診,醫生會根據具體情況安排腸鏡等檢查。記住,早發現早治療,腸癌的治療幾率可以大大提高。健康無小事,多一分瞭解就多一分安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