夏天水果攤上最誘人的桃子,咬一口汁水四溢,甜到心坎裏。可糖尿病患者卻常常對著它犯難:這麼甜的水果,會不會讓血糖”坐火.箭”?其實桃子本身不算高GI水果,但吃法不對確實可能變成”甜蜜陷阱”。
一、糖尿病人吃水果的三大誤區
1、只看甜度不看GI值
很多人以為不甜的水果就能隨便吃,其實西瓜GI值72,比桃子42高得多。判斷標準要綜合含糖量和升糖指數。
2、榨汁喝最危險
三個桃子榨成汁,瞬間就能喝下過量果糖。榨汁過程破壞了膳食纖維,糖分吸收速度直接翻倍。
3、飯後立即吃水果
正餐後血糖本就處於上升期,此時再吃水果等於”火上澆油”。建議在兩餐之間作為加餐食用。
二、三種水果要格外當心
1、荔枝:甜蜜的”血糖炸.彈”
荔枝含糖量高達16%,且果糖占比大。更麻煩的是其中的次甘氨酸會干擾糖代謝,容易引發突發性低血糖。
2、芒果:隱藏的”熱量大戶”
一個中等芒果約含45克糖,相當於10塊方糖。黏膩的果肉會延長消化時間,造成餐後血糖持續偏高。
3、榴蓮:水果界的”黃油”
每100克榴蓮含147大卡熱量,糖分含量27克。高脂肪特性會延緩胰島素反應,造成血糖”過山車”。
三、安全吃水果的四個訣竅
1、控制分量是王道
每次水果攝入量控制在200克以內,大約一個拳頭大小。桃子建議選脆桃,每次不超過一個。
2、搭配蛋白質更穩
搭配10顆杏仁或1個水煮蛋,蛋白質能延緩糖分吸收速度,避免血糖驟升。
3、優先帶皮吃
蘋果、梨等水果的皮含有豐富果膠,能形成凝膠延緩胃排空。桃子絨毛過敏者可削薄皮。
4、監測血糖反應
嘗試新水果後2小時測血糖,升幅不超過2.8mmol/L為安全範圍。個體差異很大,要找到適合自己的水果清單。
其實外國糖尿病協會早就明確表示:沒有絕對禁止的水果,只有錯誤的食用方法。最新研究顯示,適量吃低GI水果的糖友,長期血糖控制反而更好。關鍵要記住:吃整不吃碎,吃早不吃晚,吃少不吃多。現在正是桃子上市的季節,糖友們不妨按照這些方法,安心享受這份夏日甜蜜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