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臟突然”咯噔”一下,或是爬樓梯時莫名心慌,這些信號可別不當回事!現代人工作壓力大,心臟問題越來越年輕化。但面對五花八門的心臟檢查專案,到底該做哪些才不花冤枉錢?今天就帶你解鎖心臟檢查的正確打開方式。
一、心電圖:心臟的”體檢報告單”
1、常規心電圖
就像給心臟拍張快照,能捕捉心律失常、心肌缺血等問題。檢查時需要在胸前貼電極片,全程只要5分鐘。
2、動態心電圖
俗稱”Holter”,需要佩戴24小時記錄儀。特別適合檢查陣發性心悸,能發現常規心電圖漏診的異常。
二、心臟彩超:看清心臟的”長相”
1、超聲心動圖
通過聲波成像顯示心臟結構,能準確測量心臟大小、瓣膜功能。檢查時醫生會用探頭在胸前滑動,完全無創。
2、負荷超聲
在跑步機運動後立即檢查,能發現安靜狀態下難以診斷的心肌缺血。但嚴重心臟病患者需謹慎選擇。
三、冠脈CT:給血管做”高清掃描”
1、CT血管造影
通過靜脈注射造影劑,能三維重建冠狀動脈。對排查冠心病準確率高達95%,但腎功能不全者慎用。
2、鈣化積分檢查
無需注射造影劑,通過檢測血管鈣化程度評估冠心病風險。適合40歲以上人群的早期篩查。
四、運動負荷試驗:測測心臟”耐力值”
1、平板運動試驗
在醫生監護下進行梯度式跑步,同步監測心電圖變化。能有效評估心臟儲備功能。
2、心肺運動試驗
除了心電圖還會分析呼吸氣體代謝,是評估心功能的”金標準”。專業運動員體檢常選項目。
特別提醒:檢查不是越多越好!初次就診建議從基礎心電圖開始,醫生會根據結果推薦後續檢查。記住這幾個關鍵時間點:胸悶持續15分鐘不緩解要立即就醫,運動時胸痛必須馬上停止活動。心臟問題早發現早干預,千萬別把小信號拖成大問題。現在就去預約個基礎檢查,給心臟做個全面”體檢”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