感冒發燒時,媽媽總說”別吃雞蛋,發物會加重病情”?拉肚子時也有人叮囑”雞蛋難消化,會越吃越嚴重”。這些流傳幾十年的飲食禁忌,到底有沒有科學依據?今天咱們就來扒一扒雞蛋的”黑歷史”。
一、揭開”發物”的神秘面紗
1、中醫理論中的發物概念
傳統醫學認為發物指容易誘發舊疾或加重病情的食物。但要注意,這個概念具有個體差異.性,並非所有人都不適合。
2、現代營養學的解讀
從成分看,雞蛋富含優質蛋白、卵磷脂等營養素。所謂”發”的特性,更多與過敏體質相關,普通人群無需過度擔憂。
二、感冒時到底能不能吃雞蛋
1、發燒時的營養需求
體溫每升高1℃,基礎代謝率提升13%。此時更需要易吸收的優質蛋白,而雞蛋的蛋白質利用率高達94%。
2、咳嗽痰多的情況
蛋黃中的膽固醇可能刺激呼吸道黏膜,建議去掉蛋黃,只吃蛋白部分。水煮蛋或蛋花湯都是不錯的選擇。
三、腹瀉期間的正確吃法
1、急性腹瀉期
嚴重腹瀉時腸道吸收功能下降,可暫時停食雞蛋。待症狀緩解後,從少量蛋黃開始嘗試。
2、恢復期飲食
煮熟的雞蛋比煎蛋更易消化。推薦蛋羹形式,搭配米湯食用,既能補充營養又不會加重腸道負擔。
四、這些情況才要真正忌口
1、蛋白質過敏人群
對雞蛋過敏者會出現皮疹、嘔吐等症狀,這類人群確實需要嚴格避免。
2、膽囊炎急性發作期
高脂飲食可能誘發膽絞痛,發作期要限制蛋黃攝入,恢復後可逐步添加。
3、高脂血症患者
需要控制膽固醇攝入,建議每天不超過1個全蛋,或只吃蛋白部分。
其實雞蛋本身並不是洪水猛獸,關鍵要看怎麼吃。感冒時一碗蔥花蛋花湯,腹瀉後一份嫩滑的蒸蛋羹,都是不錯的營養補充。記住1個原則:烹飪方式決定消化難度,水煮、蒸制的雞蛋最適合病中調養。下次再遇到”雞蛋禁忌”的說法,不妨先問問自己的身體感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