寒冬臘月裏,裹著厚棉襖的王大媽剛泡完溫泉回來,突然眼前一黑栽倒在浴室…這樣的意外每年都在上演。中老年人的身體就像精密的古董鐘錶,需要特別呵護。記住這幾個關鍵禁忌,能讓你的冬.天過得更安穩。
一、兩個”不洗”要牢記
1、晨起不洗頭
人體經過一夜代謝,早晨血液黏稠度最高。此時用熱水洗頭會導致頭部血管劇烈擴張,容易誘發心腦血管問題。建議把洗頭時間調整到午後或傍晚,水溫控制在38℃左右。
2、飽餐不洗澡
吃完飯後血液集中在胃部幫助消化,如果立即洗澡會導致大腦和心臟供血不足。特別是患有”三高”的人群,至少要間隔1小時再洗澡。可以選擇用熱毛巾擦拭代替淋浴。
二、三個”不做”需警惕
1、不做劇烈晨練
冬.季清晨氣溫最低,人體血管處於收縮狀態。突然進行快跑、打球等劇烈運動,容易導致血壓驟升。建議改為太極拳、八段錦等溫和運動,時間控制在30分鐘內。
2、不做突然彎腰
從地上撿東西時避免直接彎腰,這個動作會使血壓瞬間波動。正確做法是先屈膝下蹲,保持背部挺直。有腰椎問題的人可以準備個長柄夾子輔助取物。
3、不做熬夜追劇
冬.季夜晚時間長,很多人習慣熬夜看電視。但深夜不休息會影響褪黑素分泌,進而降低免疫力。最好在晚上10點前關閉電子設備,臥室溫度保持在18-20℃最理想。
三、冬.季養生替代方案
1、用熱敷代替泡澡
準備兩條毛巾交替熱敷大椎穴(後頸凹陷處)和足底,每次15分鐘。這種方法既能促進迴圈,又避免全身浸泡的風險。
2、用室內散步代替戶外運動
在客廳來回走動,配合手臂擺動,每天堅持30分鐘。可以在看電視時進行,既安全又能達到鍛煉效果。
3、用溫水泡腳代替淋浴
睡前用40℃左右的水泡腳15分鐘,水位沒過腳踝。加入適量生薑或艾葉,能有效驅寒助眠。
特別提醒有慢性病的人群,冬.季要增加血壓、血糖的監測頻率。外出時記得戴好帽子圍巾,避免冷風直吹後頸。如果出現持續頭暈、胸悶等症狀,不要硬撐,及時就醫才是明智之舉。記住,平安過冬的秘訣不在於做多少養生功課,而在於懂得哪些事情要按下暫停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