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頁健康熱點幽門螺桿菌感染都會引發胃癌...

幽門螺桿菌感染都會引發胃癌?提醒:如果出現異常口臭,趕緊排查

最近有位朋友悄悄問我:”早上刷牙時發現舌苔特別厚,還帶著奇怪的臭味,該不會是感染幽門螺桿菌了吧?”確實,這種特殊的口臭可能是身體在發出警.報信號。但先別慌,今天咱們就來聊聊這個藏在胃裏的小細菌,到底有多大能耐。

一、幽門螺桿菌的真實面目

1、胃裏的”釘子戶”

這種螺旋形細菌能在強酸環境中存活,靠分泌尿素酶製造鹼性保護罩。全球約半數人口攜帶,但80%的感染者並無症狀。

2、傳播途徑防不勝防

主要通過口-口傳播(共用餐具、親吻)和糞-口傳播(如廁後不洗手)。家庭聚集性感染很常見,建議分餐制。

3、檢測方法很簡單

碳13/14呼氣試驗無創又準確,胃鏡檢查時也能順帶檢測。如果家人確診,建議全家篩查。

二、感染後的3個預警信號

1、頑固性口臭

不同於普通口臭,這種氣味刷牙後仍不消失,帶有腐.敗的酸臭味。是細菌分解尿素產生的氨氣所致。

2、反復胃部不適

飯後腹脹、噯氣、燒心等症狀持續兩周以上,要特別警惕。有些患者會出現規律性饑餓痛。

3、異常舌苔變化

舌苔變得厚膩發黃,舌邊緣可能出現齒痕。這是脾胃功能受損的表現。

三、關於胃癌的4個真相

1、不是必然因果關係

雖然被WHO列為一類致癌物,但只有1-3%的感染者會發展成胃癌。多數人只是慢性胃炎。

2、癌變需要多重因素

長期感染+高鹽飲食+吸煙+遺傳因素等多重打擊才可能誘發。單純殺菌不能完全防癌。

3、胃鏡篩查更重要

40歲以上人群建議每2-3年做胃鏡,比檢測幽門螺桿菌更能早期發現病變。

4、及時治療很關鍵

發現腸上皮化生等癌前病變時,規範治療可使胃癌風險降低70%。

四、日常防護的黃金法則

1、公筷公勺要落實

家庭用餐推行分餐制,外出就餐用開水燙洗餐具。

2、洗手要唱兩遍生日歌

用流動水洗手至少20秒,特別要注意指縫清潔。

3、飲食注意三少三多

少油少鹽少刺激,多蔬多果多發酵食品(如優酪乳、納豆)。

4、情緒管理很重要

長期焦慮、壓力大會削弱胃黏膜屏障功能。

如果出現文中提到的異常信號,建議儘快去醫院做個呼氣試驗。記住:感染不等於患病,但忽視可能釀成大患。與其天天擔心癌變,不如從現在開始建立科學的防護習慣,畢竟你的胃值得溫柔以待。

您可能感興趣

LEAVE A REPLY

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!
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

- Advertisment -
AD2

最多人閱讀

最新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