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頁健康熱點幽門螺旋桿菌的清除誤區固然...

幽門螺旋桿菌的清除誤區固然要儘量避開,這些習慣也應儘快改掉

幽門螺旋桿菌這個”胃部釘子戶”,最近可是健康話題裏的高頻詞。朋友圈裏流傳的各種”殺菌秘方”,從生吃大蒜到頓頓喝蜂蜜水,簡直比武俠小說裏的解毒秘笈還玄乎。但你知道嗎?比起糾結怎麼消滅它,有些日常習慣可能正在為這個”壞細菌”大開方便之門。

一、這些殺菌偏方真的靠譜嗎

1、大蒜療法:生吃大蒜確實含殺菌成分,但需要每天吃50克以上才可能起效,這個量足以讓胃黏膜先抗議。更尷尬的是,可能細菌沒殺死,先把同事都”熏”跑了。

2、蜂蜜水攻勢:蜂蜜的抑菌作用需要極高濃度,日常沖泡的蜂蜜水就像用玩具水槍滅火。更別說空腹喝甜度高的蜂蜜水,反而可能刺激胃酸分泌。

3、白酒消毒法:有人堅信”高度酒能殺菌”,但喝進胃裏的酒精濃度根本達不到殺菌標準。還沒傷到細菌,肝臟先拉響警.報。

二、比殺菌更重要的4個習慣改正

1、共餐不分筷的隱患

那雙在菜盤裏來回”巡邏”的公共筷子,簡直就是細菌的觀光巴士。建議家裏備好公筷,外出用餐可以主動要雙備用筷當”隔離筷”。

2、嘴對嘴餵食的溫情陷阱

把食物嚼碎喂孩子,或者用自己筷子給老人夾菜,這種親.密舉動可能變成細菌快遞。嬰幼兒感染幽門螺旋桿菌,很大比例是通過這種途徑。

3、刷牙摸魚的代價

以為早上刷一次牙就能萬事大吉?幽門螺旋桿菌在牙菌斑裏也能存活。建議每天兩次刷牙,每次不少於3分鐘,別忘了刷刷舌苔。

4、生冷不忌的瀟灑

三分熟牛排、生醃海鮮確實美味,但可能攜帶各種細菌。嗜好生食的人,感染風險是普通人的2-3倍。

三、感染後最該警惕的3個信號

1、莫名其妙的晨起口臭

不是昨晚吃大蒜的那種,而是無論如何刷牙都去不掉的腐.敗味,可能是胃裏細菌代謝產生的氨氣。

2、飯後脹氣像充氣球

明明沒吃多少,胃卻鼓脹得厲害,打嗝也緩解不了,這是胃動力被細菌干擾的典型表現。

3、餓過頭就胃痛

空腹時上腹部隱痛,吃點東西能緩解,但很快又難受,這種規律性疼痛別簡單歸咎於”老胃病”。

四、科學應對的3個原則

1、檢查先行原則

別憑症狀自我診斷,C13呼氣試驗20分鐘就能出結果。建議40歲以上人群體檢時加做這個專案。

2、全家共防原則

如果一人確診,建議全家篩查。這個菌的家族聚集性感染率高達60%。

3、用藥規範原則

確診後要遵醫囑完成整個療程,別症狀緩解就擅自停藥,這最容易培養出耐藥菌株。

與其被各種偏方繞得團團轉,不如先把這些生活習慣的漏洞補上。要知道,預防永遠比治療更省心。下次聚餐時,遞公筷的動作可以再自然些;面對生醃海鮮時,拒絕的藉口可以再堅定些。守護胃健康,就是從這些小事開始的。

您可能感興趣

LEAVE A REPLY

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!
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

- Advertisment -
AD2

最多人閱讀

最新評論